时间:2024-06-03
王珠凤
摘 要: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像,表达自己的认识,是创造性美术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围绕着发挥创造性的学习知识技能进行的,教师的积极有效引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知识技能;有效学习
一、重视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速度,鼓励幼儿提出挑战
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有时一次活动就能解决,有时则需要一组活动,活动次数的多少是由幼儿解决问题的程度决定的。例如,为帮助幼儿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我们进行了“小兔种菜”“小猪造房子”“小熊练本领”“翻跟斗”等活动,让幼儿尝试用比较的办法来掌握动物的特征和不同之处。为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涂色方法,我们设计了“快乐的洗衣机”活动,并在“树林”活动中尝试了勾线法。“我长大了”“手拉手”活动,让幼儿从正面角度学会画人物的基本形态,并且将人物画大。为了让幼儿尝试变化人物的服装和简单动态,我们又尝试了“冬娃娃”“学溜冰”等活动。
在每一次的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提出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应该允许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胆表现,允许幼儿因暂时的不理解目标而“出差错”。幼儿在尝试运用已有的技能安排画面时,具有更大的创造空间,能从原有的水平出发进行创造,促使处在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欣赏讨论和操作尝试,替代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出示范例和示范讲解,为幼儿创造了参与教学的机会。在组织这两个环节时,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积极参与,凸显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花园里”,在观察花卉照片时,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很多花草我们不知道名字,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外形与颜色来给他们取名字,如黄色的花,我们可以叫他小黄花,红色的可以叫小红花,像喇叭一样的花,我们可以叫他喇叭花;说一说花是什么样的,说出它的颜色、形状或特别的地方,请大家猜一猜。
这两个问题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前者是看整体讲出局部特征,后者是看局部特征归纳整体特征,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更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机会。同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幼儿轮流参与操作。在操作尝试中,必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采取教师和幼儿轮流画画的方法,取代由教师自始至终演示的方法,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三、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于绘画有不同的表现
幼儿一般还不能掌握绘画技巧,以画“人物”为例,3岁的幼儿一般只能画人的头和手,他们分辨能力差,观察得很笼统。而4岁的幼儿已经可以画正面直立、两手平行的人,他们可以根据判别的上下左右的纬度来创造图像。6岁的幼儿则可以简单地绘出人物的侧面,基本反映了幼儿对于倾斜、透视的初步认识。
幼儿不断成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也逐渐提高,教師不能约束他们探知新事物的好奇心,也不能否认他们对世界的幻想,教师能做的只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搭建一个过桥梯子,让他们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面对幼儿的疑问,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并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化解难点,培养自主表达能力
绘画中确实有些难点需要化解。那么怎样化解难点,培养幼儿的自主表达能力呢?幼儿在观察物体时往往会关注许多局部特征,抓不住整体结构。将物体的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不仅是造型的基本方法,也是幼儿时期的基本图式。在活动“我是建筑师”中,教师利用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大家具,启发幼儿选用图形进行对照和组合,有的采用图形拼合,有的采用图形叠合,有的采用大小不同的同一图形组合,有的是不同图形的组合。幼儿把握以上方法后,就可以按照需要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房间。
我们看到有的幼儿画回家进门的瞬间,有的画餐厅进餐,有的画沙发,其中的桌椅、沙发、床虽然在讨论中没有出现,但是幼儿运用了对照图形进行组合的方法,独立地创造了许多充满童趣的图像。
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每次上课时都要想象成是带幼儿参加一次体验,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运用多种方式。不要把美术课上成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课,并局限在完成一周几节美术课的教学计划中。教师要既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要注重美术与其他教育内容的有机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美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使之成为有力的教育手段,使美术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秦艳芳.浅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J].软件:教学,2015(9):2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