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旭辉
摘 要:在生活中,如何引导智障儿童发现身边的美,感知身边的美,体验身边的美呢?在与智障儿童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劳技培训、生活训练、社会实践、舞台展示等活动对儿童进行美的培养、美的陶冶,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生活,美化人生。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美;培养途径
美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智障儿童受先天条件的制约,对美的认识比较有限,对美的把握也缺乏信心。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所以,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应该把培养美作为基点,创设一切有利资源,引导智障儿童发现美、感知美,学会鉴赏美、表达美,把一切美的体验变为智障儿童的心灵财富,变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审美素养,丰富智障儿童的学习内涵,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美地生活。下面,笔者就特殊教育中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美”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训练中渗透环境美和合作美的教育
在智障儿童的劳技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智障儿童劳动本领的培养,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事。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学生实践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做卫生,能力好的学生做难度大一点的劳动,能力差的做一些简单劳动,能力好的学生指导能力差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创造干净优美的学习环境。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环境带来的享受,体验合作的乐趣,收获合作的喜悦,让学生在共同劳动中,掌握劳动本领,懂得分享美。
二、让智障儿童在生活适应训练中感知色彩美和形态美
智障儿童的感觉较为迟钝,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让他们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感知美,丰富智障儿童的直接经验,从而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感受,捕获美感。如在讲“认识裤子”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裤子,让学生懂得根据季节、性别、颜色等给裤子分类,丰富认知;也可通过感知季节的更替,气温的升降,观察周围花、草、树木的变化,为自己选衣服,美化自我;或根据性别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裤子;再者也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选择合适的裤子,为自己增添光彩。这样不仅使他们学会用各种感官去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其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其自身生活能力,使其学会打扮自己,塑造形态美。
三、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对智障儿童进行道德美和人格美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智障儿童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教师、学校为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提升道德素养,塑造人格美。比如,如何乘坐公交车,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教师可以请家长带学生乘坐一次公交车,让学生亲身体验怎么乘坐公交车。学生实践之后,就知道了如何排队等车,如何有序上车,如何按号找座位……从而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生身体力行,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感受道德美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格美。
四、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智障儿童体验健康美和创造美的愉悦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为学生组织丰富有效的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使其尽情绽放美。例如,“五一”劳动节,举行“我能行”的穿衣服、叠被子劳动技能比赛;“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节日”自我才艺展示表演;“十一”国庆节,举行“我运动,我快乐”的滚球、套圈等体育运动比赛;“元旦”举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的串珠、贴画作品展活动。健康有趣的活动激发了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改变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让智障儿童在创造美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具有“我也会做,我能行”的美好情感体验。
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美育教育与智障儿童的劳技教育、生活适应训练、品德教育融会贯通,以美促劳、以美健身、以美育德、以美益智,让智障儿童在充满审美的情趣中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审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中,促进他们手眼、肢体协调,优化手、脑技能,促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智障儿童的心中也有一片美的天地。由于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其心理失衡,蒙蔽了其对美的感知。可是,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没有办法阻挡美的到来。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对智障儿童进行“美的训练、美的感知、美的教育、美的創造”,培养智障儿童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智障儿童的美,拨开其心中的迷雾,使其快乐地成长,美好地生活,为他们的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