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移动互联时代下初中生手机使用情况分析

时间:2024-06-03

周莉

摘 要: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初中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总结了控制初中生手机使用的对策,为预防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初中生;手机;措施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6.2億人,新增网民中低龄、学生群体占比分别为46.1%、46.4%。移动互联时代的少年儿童“触网”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初中学生约有90%加入QQ群,49.4%上网查找信息。

二、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青春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心理方面,认知能力显著提高,思维活跃且迅速发展,追求新颖,求知欲强,喜欢彰显个性。但还未具有成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初中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脱离实际,经受不住诱惑。在情感方面,充满激情,情绪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仍旧不足。

初中阶段还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手机使用非常普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初中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重要平台,成为初中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正确使用手机,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极易导致网络成瘾综合征等问题的发生。

三、初中生手机的使用情况和影响

对石家庄地区初中生群体调查表明,82%的初中生使用手机,其中80.4%用于上网,城市均高于农村;53.2%的初中生存在手机依赖行为,城市初中生更为严重。初中生使用手机上网与否在手机依赖、手机影响、负面信息方面存在差异。

使用手机上网的初中生认为,手机对自己人际交往与生活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无论手机上网还是不上网,初中生均认为手机的使用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增大了自己的精神空虚度。另外,使用手机上网的初中生接触的负面信息更多,但接触程度并不像想象中严重。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成瘾率高。他们大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薄弱,学习兴趣不大,更容易被网络所吸引。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挫败感,他们更愿意从网络游戏中获得自信。

家长对孩子网络生活的担忧主要为:担心耽误学习,担心影响视力与接触不良信息。调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还存在一个风险,即不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学生有可能遭到不良信息的侵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遭遇不良内容时,学生找朋友、同学倾诉的比例上升,到了初中,这一比例已接近三成。

四、控制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对策与措施

1.家长方面,以疏为主,堵疏结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研究表明,是否拥有自己的手机和手机上网成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绝对不让学生接触手机,既不利于学习,也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有的家长出于保护的目的让学生随身携带手机,也容易造成瘾。

调查显示,户籍、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方式等是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因素。父母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多一些情感关怀,使学生不再将网络当作寻求社会认可的场所,手机上网成瘾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家长应适当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教育子女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不随意浏览、发布不良信息。

2.学校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使用手机上网都会影响学习,扰乱教学秩序。有的学校严禁携带手机到校,有的学校将手机集中放置管理,这些措施对于控制学生滥用手机起到了一定作用。学校应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下工夫,如召开手机班会,介绍移动互联网知识,选用一些因沉迷于手机网游等而导致学业荒废的案例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控力。学校应多开展文体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有成瘾倾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多与其家长沟通,必要时带学生到专门的机构做心理治疗。

3.社会方面,做好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

网络提供了无穷的信息资源,但是也有低俗、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初中生社会经验不足,极易被诱惑误导。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严厉惩处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总之,提高中学生对手机上网危害性的认识,制订适合我国特色的网络发展政策和管控措施非常迫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积极配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刘倩.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初中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D].保定:河北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