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时间:2024-06-03

高炳兰

材料,是作文的木之本,水之源。有的学生写作文,提起笔来,总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正是在材料的积累上下过一番功夫。与此相反,有的学生写作文,提起笔来,便觉无话可说,即使搜尽枯肠,仍无所取用。原因很明显,正是缺乏材料储备,未曾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可见积累之重要。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厚积”是“约取”“薄发”的前提,这更充分地言明积累之重要。

而现实中的诸多中学生,脑中无积累之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书海的博大精深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源源活水,因而他们所作之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题材陈旧、内容单薄、言之少物就在所难免了。这一状况从反面印证了作文材料积累之必要。

如何在写作时会有话可说,文思泉涌呢?答案只有一个: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解决作文源水问题。然而,积累并非只是阅读材料的简单堆积,它是广阔生存背景下生活知识、精神意识的独特升华和创见,是博览全书的心灵倾诉之储备。

一、积累无字书素材,为作文引进清新活水

社会生活是一本无字书,如果你善于观察,体味生活,善于采撷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可书写的美文,处处有让你文思泉涌的作文活水。这就要求你从初入校起,做到“亲知”“亲行”,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件件小事。在感知生活的同时,不妨尝试着,将生活素材汇编成一册又一册的生活琐记。其实,生活琐记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无字书,这部无字书将会一举打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便会为自己开掘出无尽的源头活水。你会从你琐记的“时空扫描”里阅尽天下之兴亡,目睹大千世界之变迁,书写兴亡之忧;从“耳闻目睹”中体味亲情、友情、人情,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内心世界”中完成自我的思辨与完善;从“异想天开”中个性得以张扬。下笔时自会情发于中,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如果你能够持之以恒,不消时日,便会汇集一本厚厚的琐记文集。然而,这厚厚的文集也并非就是真正的活水,因为只有在你将积累的素材加以思想的过滤,用具有个性的思维去分析,用具有个性的心灵去体味和感悟,那久积下来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地活用。当你用心去感悟生活,对自己所汇集材料加以扬弃、评判,由自己评说后,那抒写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调味生活的一篇篇具有鲜活个性的作文,便会扑面而来。让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自由驰骋的想象,大启天下事,小启身边情,以真诚作保证,以个性作触媒,自然生出真正的作文活水。

二、积累有字之书,激活灵感

爱默生曾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美感而读书”。有字之书,为我们展现了整个宇宙光辉灿烂的文化。只有广泛地涉猎,遨游书山学海,才能使积累有充沛的源泉。鲁迅曾在《给颜良民》中指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无疑是至理名言。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只有究尽万物之理”,才能达到“天理通明”。多读,就是打好宽厚坚实的基础,只有“阔开基,广开址,才能盖起高楼大厦”。

要善于积累有字之书,首先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在学生与教师的言谈话语中,在课堂的学习中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沐浴熏陶,感悟文学的魅力,定会激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读书经历、爱好与品位,列出可行的阅读篇目,通过每天的“美文欣赏”,促使学生自觉拿起书来。这样学生就会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有字之书的积累,首先,要从课本开始。数理化均属积累的广阔天地,假以时日尽可做到文理渗透。当然,语文课本应是积累重点。学生可以以课本为纲,做有纲目的发散式阅读,了解作者、熟知其写作风格,以所学篇目带动与之相关的作品。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又感受到时间的《匆匆》,从清雅的《荷塘月色》,细腻柔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夜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饱览的积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贴近作者,欣赏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

其次,要从课外书中积累。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其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可以反复读,还可以做“专题赏析”。而对那些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可以进行交谈式阅读,积累具有时代性的作文材料。这日积月累的积淀,一个个文学巨匠,一篇篇优秀佳作当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化为写作的营养,将学生从最初的“无话可说”直达“读到精彩处的文思泉涌”的佳境。

多读是积累的前提,多记是积累的落实,多思是激活积累的关键。其中,多记典型例子(人和事),名言、警句、格言、谚语,鲜活、生动的口语,精彩描绘片段,精辟且颇有见地的观点等。至于多思,就是对于所记诵材料,不能只满足于记,而重要地在于体味,即进行仔细的体会与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所抄记材料能否用于文,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体味的深浅。记好“读书笔记”,将“外来之流,汇于吾之河”。在“佳词佳句的摘抄”中,欣赏文字之魅力;在“事件、人物的点评”中抒写自己的审美判断;在“读后之我见”中泼洒感触的思绪。读是积累的前提,而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更加有益。只有多思才会唤醒个性,激活积累,从而引发作文的灵感。只有多读、多记、多思,作文之木才会郁郁葱葱,作文之水才会源源奔涌。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定会让作文这棵苍翠的大树,勃发盎然生机,去营造感动,启迪悟性,激活积累,学生的文章自会有如汩汩清泉,从心坎里流淌出来。源头活水涌不尽,笔下文章溢芬芳,谨此与大家共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