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时间:2024-06-03

李世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大都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中心,把结构相同、思想内容相似的课文编为一个单元,这为单元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提供了迁移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笔者依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努力将学法指导序列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学习“导读”,明确学法

“导读”是每个单元教材前的一两段话,简介了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基本功训练重点。为此,笔者重视引导学生读懂“导读”,把握训练重点,明确应该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第四单元课文前,先让学生自读“导读”,弄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事物的联系”,接着乘势指明本单元课文要按“读课文—找联系—划层次—懂规律”的方法去学习。教学完整个单元后,对指导进行回顾,再读导读,看看通过本单元课例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目的,掌握了方法。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法,自始至终都有学法意识。

二、搞好预习,尝试学法

“预习”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编者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逐步培养自学能力的需要,提出了预习的要求。依据预习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搞好预习,既是对以前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探索学习新学法的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加强预习指导。例如,预习《开国大典》一文时,笔者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尝试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自学课文。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找难懂的词句,尝试理解,基本弄懂课文内容;然后将不懂的内容做上记号,在教师的讲解中去理解,学方法。

三、讲读课文,示范学法

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应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讲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依据和凭借。教学时,教师要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读写知识,学习读写方法。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可以先从审题入手: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然后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件事或哪几件事来写的?启发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外部表现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剖析人物的精神境界,同时指导学生归纳学习这类写人记叙文的方法:看课题、明文体—初读文,知言行—细读文,想内心—精读文,悟精神—美读文。

四、阅读课文,运用学法

学法指导重要的是让学生付诸实践,学会运用,阅读课文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获得的读写方法去读懂课文,从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读写规律,学习读写方法的材料。在指导学生学习《奴隶英雄》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先看课题,从中知道课文是写斯巴达克这位古代英雄人物的剧本,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描写斯巴达克言行的词句;接着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体会斯巴达克的内心活动,精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反抗精神;最后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通过实践,学习运用了学法,达到了深化巩固的目的。

五、自读例话,掌握学法

“读写例话”是一单元读写知识的归纳和小结,是通过前一阶段的阅读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为此,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时,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1.读懂概括性语言,理解读写方法。一般在“读写例话”的第一自然段或最后一个自然段,会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把读写方法系统化。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注意分析这些语言,分层理解其中的含义。

2.联系单元课例,体会读写方法。这是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认识的过程。此时,除了联系典型课文的内容外,学生还要自己举出本组课文中的例子,谈体会,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运用,掌握方法。选择体裁、结构、思想内容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要求学生写相应的片断练习,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方法。

六、指导写作,回应学法

写和读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运用。因此,在写作指导中要做到读写结合,用“学法”来指导“写法”,用“写法”来回应“学法”。通过一单元教学启发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在自学中将学法归纳总结,然后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正是读写结合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学完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时,可安排学生写一篇反映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作文。先让学生回顾《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内容与写法,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就课文中的事件、主体与这次作文的内容、要求列一对应表并填写,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这样既使课文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与借鉴作用,又使学法与写法相互转化,相得益彰,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无从下手,内容空洞”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编排特点,以单元为整体,将学法指导序列化,从“导读”到写作训练,环环紧扣。重视学法指导,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训练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