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看法

时间:2024-06-03

姚玉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讨论”环节被传统教育认为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教学模式,却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好的教学形式,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内容都适合。下面就如何组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谈几点看法。

一、选好“讨论”内容

讨论的效果如何、时间多少,主要取决于讨论的内容,选什么样的问题进行讨论才更能体现讨论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讨论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

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难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学”的效果要好的多。例如:在“代数式”一节的教学中,“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里有必要安排讨论。当学生由例题列出3x+4y的式子时,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首先帮助学生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通过讨论,使学生对“代数式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2.讨论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过程中试着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学生必须掌握一些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如果教条的将方法搬给学生,学生当时记住了,之后却不能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做一些习题:如28+(-15)+15+72,然后问学生是如何解决的,能发现什么简便的方法吗?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通过讨论,相互描述解题方法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一些规律。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时,可以将具备一些条件的数结合在一起相加比较简单:①相加得0的数;②几个数结合在一起相加得整数;③同分母或容易化为同分母的分数;④符号相同的数。

二、安排好“讨论”的时机

1.解决方法呈现多样化时,适于组织讨论

现行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开放性习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情况。这类题目答案不唯一,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较单一,往往得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候采用讨论的形式效果比较好。例如:有一个正方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这个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对四边形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

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适于组织讨论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的意见往往不统一,如果让他们安静下来听教师讲解,效果不会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抓住机会,让学生合作讨论,互相说说理由。这样问题就会慢慢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3.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适于组织讨论

当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路,排除障碍,继续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障碍,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惑;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讨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探讨铺路搭桥,使学生在探讨中顿开茅塞,思维重新活跃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4.讨论应放在产生结论的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和适当的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绝对值”一节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即“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对于这一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探究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今后才能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列出几组负数,如-5,-3,-1,-4,-0.5,-2.5,先利用数轴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再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观察结果。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再举例、讨论,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发现”。通过一系列的举例、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结论,同时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教学生“讨论”的方法

对于习惯听教师讲课的学生来说,“讨论”真正的意义,他们并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组织讨论之前,教师应规定讨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讨论小组,并选举组长。分组讲究科学性,随意分组会造成很多弊端,从而失去讨论的意义。学生的智力、成绩有高低之分,通过实践发现,分组时尽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利”会更多。这种分组方法,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对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有利。

其次,必须规定好讨论要求。小组应遵守一人发言,他人倾听思考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发言时,其他同学如果意见相同可以适当补充;有不同的观点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应做到通顺、简洁、明了。

总之,“讨论”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直到达成共识。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采用同桌讨论的形式,后全班自由讨论,这样讨论会更有效。选准内容,找准时机,用准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能真正使课堂焕发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