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魏昌
摘 要:本文揭示了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投入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提出了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生;情感教育;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一样,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而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住。既然情感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住,那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地把情感调动起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关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地学习。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名人的故事,奥运会的举办等,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理解是重要因素。如果师生之间缺乏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是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重要一环。
2.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交流、谈心,和学会上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消除一些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其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情感熏陶可以说是爱的力量。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包含着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认识态度。教师和学生的熟悉、亲近,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共鸣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教师所导向的人。这种师生间的精神影响、心理上的协调,要胜过命令和说教的力量。
四、创设情境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环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求知的心扉,燃起对知识的追求热情。如:进行耐久跑教学时,首先设问距离的长短、心率的快慢、心率与强度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又如上篮球的反掩护时,设问应怎样去掩护,掩护者应站在何处?怎样挡住防守者的移动路线,让同伴摆脱防守获得进攻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必然会高涨。教师再讲解纠正时,他们会更认真去听,取得的效果也越好。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良好、创新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教师的良好形象会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性会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其喜欢上教师的课;同时,在队列队形的创新变化上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倍增,打破传统的绕场慢跑两圈作准备活动,而是由教师做领头羊,带着学生跑蛇形、圆字形、“Z”字形,或男女同学分开跑,由排头一个学生领着跑,跑出各式各样的队形,这样学生也高兴,同时准备活动也做开了;同样场地器材的布置也要创新,如在进行跳远和跳高的腾空教学时,为让学生做出腾空动作,可用竹竿系上一个球撑在起跳线的上空,让学生在向上跳的瞬间去触摸球,让学生带着好奇去练习,从而取得向上腾空的好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优点,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运用快乐教学,在快乐体育中提高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技术动作水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真正达到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百龙.体育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夏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