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淑敏++王洪志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者既具有一致性契合,又存在互补性契合,它们相互支撑,互为动力。我们必须厘清二者关系,把握其契合点,着眼制度、资源和行为等多个维度,搭互动平台,推进其工作中的整体联动,进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党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有机互动
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都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同时,它们在育人的主旨和对象上相通,在教育内容上交叉,在实践操作上相似。因此,二者只有着眼于培育人才这个根本任务,统一于高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通过工作中的整体联动,追求和实现最优的育人效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
“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源于互动心理学,强调的是双向的作用。这里,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分为一致性契合和互补性契合两个层次。其中,一致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互补性契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提供,人才培养工作在其它某些方面的需求“牵手教育”可以提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致性契合。(1)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同一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的目标与责任。(2)工作对象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包括全体大学生。(3)工作内容的同一性。人才培养工作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二者工作内容和要求具有一致性。(4)工作过程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而且覆盖全部教学、实践活动,这几乎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正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互补性契合。(1)所属范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范畴,其本质上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宏观性,带有上层建筑色彩;人才培养工作属于教育管理范畴,其本质属性为教育性和微观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工作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社会共性,具有普遍指导的特点;人才培养工作着眼于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3)工作主体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干部党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包括全体教职员工。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相互支撑、互为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生力量,他们通过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传播着先进思想和文化,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借助和交汇使用对方的教育等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完成完成育人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双向作用的区域,它是二者互动的平台,共包括制度、资源、行为等三个维度。其中,制度层面指的是二者在教育制度设计里可能是有意识引起的关联,也可能是工作中无意识而产生的结果;资源层面指的是指二者各自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共享及整合;行为层面指的是二者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关联和交叉。根据有机整体性理论,事物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又是各部分相互关联的系统的有机体,其有机体内的各部分交叉渗透、整体联动,通过内部整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因此,寻求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推进二者互动,有利于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1.推进制度互动。(1)建立契合的制度。要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确立和实施院系领导讲座制度,即院系书记、主任每月分别要面向全院系学生搞一次讲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立和实施党员“一联一”制度,即教工党员包扶一名贫困学生,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生活上的帮助;确立和实施“首问”负责制,即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第一个承接的教工要负责帮助解决到底。(2)强化契合的机制。要建立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育人的动力机制,即着眼校内各部门及校园人共同参与育人,建立和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着眼隐形育人力量,建立和形成心理推动机制;着眼执行力,建立和形成政令推动机制。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即不断认识影响和制约二者育人的各种因素,明确确立二者的育人原则和运行方式,着眼二者契合搞好整体规划。要建立和形成二者共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即理论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监督保障等。(3)完善契合的体系。要强化和完善师生帮扶体系,做到“学生困难有人帮”;强化和完善思想疏导体系,做到“思想扣子有人解”;强化和完善矛盾化解体系,做到“出现矛盾有人劝”,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相互尊重、人人心情舒畅”的育人环境。
2.推进资源互动。(1)发掘和共享文化资源。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大学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强化现代大学文化理念,弘扬和谐文化,培育大爱精神,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构建整体性的校园文化观念和系统化的运行机制,打造文化校园,通过文化育人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发挥和共享组织资源。要健全育人的体系构架,在各院系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直接负责实施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各党总支(支部)设立分工会,全面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在各个班级设立班主任,进行微观管理、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3)发掘和共享人力资源。要把握育人主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将党的先进理念注入大学生头脑,把党的关怀送到大学生心田,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推进行为互动。(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的统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专业课教学这个思想教育载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注入学生脑海,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增强本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育人阵地。(2)推进“红色网站”建设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着眼利用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打造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创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就业技能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新颖的网站。网站建设要始终高唱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不断完善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办成大学生喜爱的精神家园。(3)推进主题教育实践与课外教育活动的统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以引导思想、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激活灵魂为原则,丰富活动的形式,提升活动的品味、趣味与质量,坚持把教育主题渗透到学生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二者既有同质性,又有差异性,它们相互支撑,互为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厘清二者关系,把握其契合点,打造多维度的互动平台,推进二者间的制度互动、资源互动和行为互动,努力寻求和实现二者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