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高林军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思辨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本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布置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在自学中进行。开始时,老师让学生在上课前按自学要求或提纲在课前、课内自学课本。自学不懂时做记号,也可讨论和请教。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让学生逐步从对自学提纲的依赖过渡到不依赖,最后让学生自学,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
(1)自学例题,边看边思考。
(2)例题中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
(3)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辅以议论、质疑、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组织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重视加强操作和知识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得结论。经过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如:笔者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先复习两位数乘以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把板演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变成乘数是三位数,接着提出自学探讨问题:
(1)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
(2)它与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为什么百位上数与被乘数所得到的积的末位要与百位对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就进入到一个有序的信息系统中,在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尝试等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训练说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是靠语言表達,而语言的发展又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说理,在说理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笔者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
四、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以下几方面精心设计练习:
(1)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2)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3)根据学生不同学情设计变式练习;(4)根据学生智力层次设计梯度练习。
通过练习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心评讲,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一般情况,课堂上教学了例题,进行了练习,就要组织评讲。评讲时要选择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先作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再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这与引导学生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一样,都是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
六、教会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新知识教学之后,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归纳,综合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在总结中,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掌握解题的基本途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课堂,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