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建新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四个方面,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呢?下面结合三种课型谈谈。
一、自读课——浏览性阅读
在选定的图书范围内,如《读者》《语文课外读本》《微型小说精选》《青年文摘》《中学生科普读物》等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读。图书的来源可以是班级订阅、图书馆借阅、学生自带传阅等。在阅读过程中自由地做一些知识性的摘录和文艺性摘录。按阅读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初一年级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读完概述大意并说出中心。阅读内容是适合学生心理的文艺作品和趣昧性强的科普读物。(2)初二年级通过阅读,有目的有指导地做知识摘录,丰富知识积累,扩大知识视野。阅读内容在初一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说明类的科技丛书及科幻小说和推理小说,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思维能力。(3)初三年级应大量阅读文学名著、通俗哲学读本及专题研究的科技书籍。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从兴趣上升到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根据不同阅读内容分别做一些专题知识介绍,然后再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
让学生自觉地多读书,是阅读训练的必要环节。因为人的思维发展是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的,而人的思维发展的每一个跃进,又是以后知识的掌握和创新的内部条件,从而逐步达到掌握社会形成的知识系统。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得到不断更新,促使人能运用社会形成的知识系统去探究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果,这样,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创造性阅读能力就形成了。
二、指导课——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人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会读书、速度快、质量高,是学生将来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要练好这项基本功,单凭兴趣和数量还不行,还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发展产生正迁移。
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例,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有关方法如下:
1.圈点和摘录
圈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圈出提示文章中心的語句,然后把圈出的内容摘录下来。
2.缩写
对文章进行简缩,并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语句,缩写后的文章结构要完整,条理要清晰。
3.概括中心
通过听读或在规定的时间里自读后,马上概括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4.讨论问题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表示异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去探索、追求,把个人见解写成文章。
5.写成读后感
在课堂自读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看法;由教师提出若干思考题,学生任选其一,写出自己的看法;先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再根据这些语句写出感想。
6.点评
在圈点的基础上,从艺术性到知识性两方面,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意见,写出理由,提出问题或阐明不同观点。
三、提高课——提高学生鉴赏和评论能力
按文体、艺术、思想内容、记叙方法分门别类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提高课中主要是进行语感训练。一般不着重篇章结构,更多的是“咬文嚼字”,找出重点词语,体会他们的妙处,记忆精彩词语,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表什么情、达什么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语文阅读课分成以上三种课型的合理性
首先,符合阅读教学的目的,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读课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指导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培养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总之,达到了“教为不教”,学生能够独立读书的目的。三种课型又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其次,将阅读课分成这三种形式,教师分析课文的时间压缩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大大增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从枯燥的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学生阅读的文章有自主性,并且全班同学在同一环境下读书,创造了一种读书的气氛,学生之间也互相影响,使学生读书的兴趣高涨起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坚持不懈,形成一套科学的训练系统,在继承前人的经验的同时有所创新,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