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区域实践

时间:2024-06-03

余华云 薛亦然

课程创新基地是以创造性开发、实施与评价课程为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自2015年重庆市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以来,重庆市沙坪坝区积极参与,务求创新,先后共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体育等9个基地获准立项,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初中在内的17个区级基地。通过近两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沙坪坝区提升了中学教育的内涵品质。

一、价值引领:明确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三大导向”

(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

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沙坪坝区引导各基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系统建设基地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仅全区2015年首批立项的三个市级课程创新基地,目前就建成及在建实验室35间、展览馆(室)23间,意在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南开中学化学创新基地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型”和“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建构为载体,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庆七中地理创新基地在“探究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购置近20万元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和记录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天文科普与星空观测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带动教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沙坪坝区为基地教师学习培训开辟“绿色通道”,旨在全面提升基地团队成员的课程能力。设立中学学区共同体专项经费与校长专项资金,要求基地所在学区共同体与学校建立基地教师发展配套资金,积极为基地教师发展与对外帮带搭建平台。引导各基地将队伍发展纳入基地建设重要任务,用事实与数据来呈现基地队伍建设的成果与效果。例如,南开中学化学创新基地通过构建“合格教师”“知名教师”“专家教师”阶梯式培养模式,探索“课例分析”“课题研究”“主题研讨”等多样化培养策略,力促基地内部教师与对外帮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以课程建设成果为导向

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具有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的可推广课程建设成果。沙坪坝区鼓励各基地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目标,从环境创设、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建模、队伍成长、平台搭建等方面寻找突破,力争形成可资推广的课程建设成果。例如,重庆一中的数学创新基地,以项目引领发展,以课程丰富内涵,以创新拓展课堂,初步建成“学生实践创新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智能多向互动系统”的“两中心一系统”;重庆七中的地理课程创新基地,在高二年级成立“地理特色班级”,班级定期开展校外研学实践,积极参与各级竞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有效激活。

二、注重结合:扩大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实践价值

(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

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成,没有继承就难有创新。获准立项的市区级课程创新基地,不论是市级基地——重庆一中的数学、南开中学的化学、重庆七中的足球、凤鸣山中学的田径,还是区级基地——天星桥中学的技术、青木关中学的物理,都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都有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然而,这些学科只有紧跟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持续审视本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创新问题解决的途径与策略,才能永葆学科发展的生命活力。沙坪坝区引导各基地在充分挖掘并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在环境创设、资源开发、内容统整、方式变革、手段更新、评价创新等方面探索实践,力争建成名副其实的课程创新基地。

(二)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结合

突出重点与统揽全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基地建设工作的最大效能。对于获准立项的9个市级基地,沙坪坝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各中学认真落实市里的统一部署,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力争高质量完成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16年,沙坪坝区制发区级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相关文件,将基地建设范围从高中扩展到初中,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组建团队申报基地建设项目,全区计划到2018年,分初中、高中两个学段,分别建设12个、15个课程创新基地。

(三)自身建设与辐射带动结合

基地建设既是寻求帮助“立己”的过程,又是回馈支持“达人”的过程。沙坪坝区将全区中学组建成四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区共同体”,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七中、凤鸣山中学为四个共同体领军学校,获准立项的基地可利用所在学区共同体教育资源,吸纳共同体优秀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工作,确保基地课程建设成果不仅能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求,也能提供给其他学校借鉴创新。沙坪坝区还积极协调与各方的关系,使各基地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社区资源,真正将基地建成融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沙坪坝区要求各基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引领校内外其他学科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力争让全区师生都成为基地建设的受益者。

三、强化保障:激活中学课程创新基地发展潜能

(一)组织保障

沙坪坝区先后以区教委名义出台《关于普通中学“学区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学区共同体教研工作意见》《关于组织实施中学三类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成立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区教委中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区教师进修学院、基地所在学区共同体和学校建立工作小组,制定并落实相关工作计划,为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基地也不断健全研究团队,确保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经费保障

根据市里要求,沙坪坝区严格按照申报时承诺的建设标准,对获准立项的每个市级课程创新基地给予50万元的资助,学校可按1:1的比例给予经费配套。对获准立项的每个区级课程创新基地,沙坪坝区按照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学校也可按市级基地相同比例配套经费。沙坪坝区还坚持“一年一小表彰”“三年一大表彰”的原则,适时修订《沙坪坝区教学成果与研究资助办法》,不断提高对竞赛获奖、专著出版、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团队或个人的经费资助标准,积极为课程创新基地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三)机制保障

沙坪坝区根据基地建设工作推动进程,把课程创新基地分为市级、区级两类对象,重点关注项目申报、方案论证、过程实施、总结验收、项目推广五个环节,建立健全区、学区共同体、校、基地四级管理机制。比如,重庆71中获准立项的区级“中学生礼仪”基地,仅以该项目申报环节为例,沙坪坝区完善了以下管理运行机制:区教委下发申报通知,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拟申报基地负责人及其所在学校分管领导培训,71中综合实践教研组撰写申报书,71中初审后向所在第四学区共同体推荐,第四学区共同体组织复审后上报区教委,区教委委托区教师进修学院实施区级终审,区教委公示后正式下达区级基地立项通知。基地管理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課程创新基地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课程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明晰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实效,科学管理与评价,从而建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基地,带动其他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提升内涵品质。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