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组合作学习中“弱者先行”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4-06-03

李帮魁

小组合作學习中的“弱者先行”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小组内学习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势学生优先表达分享自己观点与想法的学习运行方式。它是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保障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均等学习机会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小学数学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弱者先行的途径和方法。

一、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弱者“敢先行”

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全班学习中发展滞后的弱者,还是小组内学习发展滞后的弱者,他们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每位学生都具有的、在自尊心理驱使下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正常表现。学习发展滞后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害怕自己的发言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害怕被老师忽视甚至被批评,导致他们在小组内或全班的学习中不敢说、不想说。久而久之,他们便逐渐沦为被动的倾听者、合作学习的边缘人,弱者变得越来越弱,合作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就是这样形成的。为此,让小组学习中弱者先行首要的教学策略,就是为学生的小组学习营造一个安全心理环境,让合作学习中的弱者敢于先行。

(一)发掘弱者先行中的优点,为弱者树立先行的自信

学生的错误往往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错误,即使是结果错误,其思维过程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合作学习中如能挖掘出弱者先行中的正确点给予肯定,会有效激发学生敢于交流的自信心。如在小数加减法计算6.5+2.8的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当小组内一个学生用竖式交流他的计算结果是8.13时,小组内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找出了这个同学竖式中的三个正确点:即竖式的对位正确,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计算顺序正确,先从最低位十分位加起;十分位计算正确,5加8等于13。在肯定正确的同时纠正该同学进位的错误,并由此得出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几个基本要点。这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淡化了弱者先行中的错误,强化了弱者先行中的优点,在肯定优点的过程中同样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让弱势先行者在错误中体验成功而获得自信。相信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任何一个弱者都会增强积极交流与表达的意愿。

(二)树立错误也是学习资源的意识,让弱者体验先行的成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错误是正常的现象,正因为有学习错误发生,才有课堂教学存在的必要。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先行的错误,往往是合作交流的启发性资源,合作学习中应利用好弱者先行的错误,充分体现错误的价值与贡献,让先行者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积累交流与表达的自信。

如“2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中,一个小组交流自己找的2的倍数及其规律,过程如下:

4号:我找的2的倍数有4、10、12、8、6,我没有发现规律。

3号:我找的比你多几个,有6、10、20、30、8、18、40、12、4,可是也没有发现规律。

2号(组长):你们两个的问题很好,怎样找2的倍数才能发现规律呢?

1号:我们从小到大依次找,多找几个看看。

大家一起找出: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2号:咦!2、4、6、8、10重复了。

3号:对,应该是个位的2、4、6、8、0重复。

这个小组互学过程让弱者优先,前两位学生找对了2的倍数,但是没有发现规律,真实暴露了自己的困惑,正是这个问题与困惑推动了小组互学的深入。这个小组的组长有利用不完整答案作为互动资源的意识,在他的肯定和组织下,大家一起在有序地找2的倍数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弱者困惑的启发下找出来的,他们的观点具有启发性的贡献,他们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了成功。这样的成功对于弱者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成功能激发和强化他们持续先行的动机,使弱者先行步入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确立以表达真实观点为荣的价值导向,让弱者敞开心扉表达交流

在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弱者往往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在小组互学中要么说得少,要么就是不说。这是他们内心潜在自我保护意识使然,他们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为了不出现错误而不被小组其他成员嘲笑、歧视,他们宁可少说甚至不说。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确立以“讲真话”为美的价值观,采取多种措施肯定、激励说真话的学生,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成为班级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敢于暴露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形成讲真话也能获得体面的安全心理环境。

二、培养会学的学习能力,让弱者“会先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弱者先行受阻除了心理安全上的原因外,往往同时还有学习认知缺陷和学习能力弱的原因。很多时候小组内的弱者想说、愿说,但就是不能说,是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确实没有什么收获与发现,或者说很多弱者因为缺少学习的基本方法而不会先行。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了敢于表达的安全心理氛围,还需要对弱者进行切实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弱者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后有所收获与发现,使其在合作学习中能先行、会先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组内有效的学习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小组内互助,然而常态下的小组互助往往只是基于解决问题结果的无效互助,小组内的有效互助应是基于弱者的学情和学习方法的互助,是学习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互助。如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24支,把这些水彩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下面是一个小组的互学过程:

1号(组长):大家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4号:我没有做出来,请大家给我讲讲。

1号:没关系,我们讲给你听,先请3号给你讲讲。

3号:我是這样想的,先算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24×12=288(支);再算每个班分得多少支?288÷3=96(支)。

2号:我是先算每个班分得多少盒:12÷3=4(盒),再算每个班分得多少支:24×4=96(支)。

1号:我的和2号一样,4号你听懂了没有?

4号:听懂了。

1号:把你听懂的方法给大家说说。

4号:先算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再算每个班分得多少支。

这个小组的互学过程具有帮助弱者学会怎样思考的实效性:一方面具有弱者先行中有效互助的良好机制。首先是遵循了弱者优先的发言交流顺序,其次是互学前、互学后进行有效反馈。互学交流之前,小组长采取适当的方式了解组内成员对互学问题的解决情况,如“问题解决了没有?”“你哪里不会?”等等,然后依据反馈情况灵活安排互学任务及互学流程,让互学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互学后要对之前不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参与互助效果进行反馈,如“你学会了没有?”“把你学会的方法给我们讲讲”等方式检验组内互助的实效。另一方面立足于学习思维方法与过程进行互助,切实让弱者学会思考。在小组反馈组内成员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其他成员在讲解自己如何解决问题时,不是只讲算式和结果,而是重点讲怎么想的过程,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思维步骤,既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又实现对弱者的有效互助。

(二)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

在小组学习之前、小组学习之中、小组学习之后,教师应针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领指导,让小组内的弱者在指导下能够学习、学有所获,进而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学习。如在“5的倍数的特征”学习中,教师在小组学习前以任务要求形式,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指导提示:(1)找。按顺序找出5的倍数。(2)观察。你找出的5的倍数有什么规律?(3)验证。举例验证你发现的5的倍数的规律。(4)分享。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这一学习要求就是一个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提示,浅显、易懂的学习要求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个学习的步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这个学习步骤支架进行有效地学习,并且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能够迁移的,学生可以把它迁移到2、3的倍数特征学习上去。这样的学习中每个成员必有收获,小组学习交流中的弱者会因此而变得有说的、能说、会说。在小组学习中的个别指导、全班小组学习共性问题的提示与启发等,都是小组学习的有效指导方式,教师应根据小组学习的实际学情因学施导。

三、建立公平的保障机制,让弱者“必先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采取弱者先行的策略保障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权利,很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话语权的局面。因为在小组交流时,优生由于思维敏捷,在表现欲和成就动机的驱动下,往往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会抢先获得发言机会,加之他们的思维与方法一般情况下都表述得比较完整,根本就不给弱者补充的机会,即使优生的表达有什么缺陷,优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弱者更是无能为力。为了保障小组内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和机会,促进弱者更好地学习,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有效的学习运行机制。

(一)建立弱者优先的小组交流机制

凡是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都在各自独立思考、尝试获得独立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由弱者优先发言,然后中等生补充交流,最后优等生发言。定期按小组内每个学生学习认识及思维发展水平,重新确定发言顺序,确保小组内成员动态均衡发展。在合作学习问题难度大,弱者在个体独立学习中收获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将弱者优先的发言顺序调整为中者优先、弱者最后的顺序,在尊重关照弱者的前提下不为难弱者,既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又让他们有机会在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中学懂、学会。

(二)建立弱者优先的全班交流机制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一般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安排有小组学习成果面向全班集体展示交流环节,在这样的交流环节中,也应建立与小组内弱者优先相一致的展示学习机制。如小组集体在全班交流中,对弱者优先发言交流的小组给予双倍奖励的奖励办法,促使小组把全班交流的发言权交给小组内的弱者。这样反过来促进小组学习中大家对弱者的保护与帮助,小组要想取得理想的评价,就必须让小组内的弱者学会,就必须把优先发言表现的机会交给弱者,形成小组学习与全班集体学习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改进个体学业成绩评价方式

实行个体学业成就与小组整体成绩挂钩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如对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小组平均分的形式,或是采取“个体+小组平均分”确定个体成绩的办法等等,让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业成绩都与学习小组集体形成高度的互赖,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荣辱与共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一系列的弱者先行保障机制的建立,保障小组内的弱者具有必然能够先行的机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者先行需要从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培养会学的学习能力、建立公平的保障机制等多个视角进行组织实施,实现弱势学生在小组内乃至全班的学习中敢于交流、能够交流、善于交流,构建促进班级学生全体均衡、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内在机制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JC—013)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