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听课“听”什么

时间:2024-06-03

赖国中 廖东霞

最近在片区教研会上听了一年级阅读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发了我的思考:在部编教材刚刚投入使用的当下,一线教师们怎样去听一节课?教师之间听课,到底听什么?现结合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谈谈该如何听课,以及这堂课教学的亮点对部编教材教学的启示。

一、“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听课时首先看教师怎样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并激活相关的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不和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2016版部编教材收录的一篇课文,编排在本册第四板块第一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韵文,节奏鲜明,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爪(蹄)印来介绍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画画的事。

执教者依据课文分析、学情分析,将《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结构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图+文+音乐导入让孩子兴趣盎然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执教者用一幅幅漂亮的冬季图片,配上教师生动活泼的解说,在优美音乐中导入新课,孩子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二)识字教学,简单实用——打破集中识字,采取随文识字

执教者紧跟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將教学目标定为,“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执教者在学习过程中打破传统集中识字教学,采取随文识字、重点识字的教学策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简单实用。

(三)阅读教学,落实语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执教者将本课的阅读教学语用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执教者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着力彰显部编教材的编写特色。

(四)写字教学,扎实高效——彰显了语文知识教学要有体系,有训练,有干货

部编教材要求突出学生是写字的主体,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指导,养护习惯,创新评价。与以往写字教学让学生盲目机械、周而复始的操作训练大相径庭,执教者设计了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会写几、用、鱼这三个字”,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执教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导→练→展→评”的写字教学策略,彰显了语文知识教学要有体系,有训练,有干货。

二、“听”重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通常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的内容。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会写‘牙、马、几等字。”执教者是这样突破教学重难点的。

(一)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首先让他们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接着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以及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在学生基本掌握写字的一些要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

(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针对阅读提出:“要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精读、比较读、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焦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部编教材学习阅读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即带领学生圈圈画画,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第一册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前期适当渗透,后期重点训练;二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教学片断:

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首先出示课件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要求学生观察图后用给定的句式说话。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句。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叶、画”生字词。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虽然知道“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但与动物脚印之间建立起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点击课件,让学生听听四种动物的叫声并提问:“请小朋友们听听谁来了?”小朋友们一听就知道是小鸡、小鸭、小狗、小马。接着教师继续出示课件,提问:“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看看谁在雪地里画了什么画?”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三、四句话的理解豁然开朗:小动物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这时候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三、“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细节一:对胆小的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言语,鼓励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理念。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执教者发现一个小女孩几次想举手,可又不敢举手。教师大胆地请她回答问题,那个小女孩脸涨得通红,勉强站起来,发言声像蚊子嗡嗡似的根本听不清。只见老师微笑着走向小女孩,用手抚摸孩子的头发,亲切地说:“别怕,孩子!我知道你能行!”孩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大胆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带头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细节二:对“屡教不听”的学生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上执教者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细节,着实令人颔首称赞!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坐不住,坐不直,书写习惯不好!执教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坐姿,眼、口、手要保持距离,可在写字描红的环节中,还是有极个别学生趴在桌上肆意描红。执教者轻轻走到那个孩子面前,用手扶起孩子坐正坐直,并小声嘀咕了一小会儿,才慢慢离开。回头看见坐端正的孩子,执教者竖起拇指,投给孩子会心的微笑!

四、“听”闪光之点

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执教者的教学闪光点主要体现在“凸显语用要素, 彰显部编特色”。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更加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在落实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写字”的基础上,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着重加强了朗读的系列练习、字词句的积累运用、阅读方法的引导等。

部编教材第一册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借助图画读课文是新编语文教材力推的一种教学策略。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小蜗牛》,全文不注音,课后练习提出:“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尽管《雪地里的小画家》没有提出类似的要求,但在落实语用的序列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妨采取“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方式,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后面学习连环画式的课文做铺垫。

五、“听”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记下其得失优劣,写下反思之法,借鉴之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观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师如何应对。

《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毕,执教者谈到了留下的遗憾:开始想为孩子们准备头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后因为准备不充分作罢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实现以儿童为中心,体現语文味,突现中国味,《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学带来了诸多亮点,也会引发更多思考。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高升学校;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