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杰
2016年新学期伊始,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刘光玉有一个新发现:这个寒假,辖区内竟然没有一位教师申请调走,这太不寻常了!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江津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开始显效了。
建成2400套教师周转宿舍“筑巢引凤”
2012年江津区“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蒋敏描述了农村教师在住宿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提议用三年时间建设2400套教师周转宿舍,成为当年的“一号重点提案”。区委书记亲自督办,区政府安排资金1.5亿元立即实施建设,至2015年底 2400套教师周转宿舍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据了解,江津区教师周转宿舍的选点布局和设计方案兼顾了必要性、经济性、灵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个方面。教师周转宿舍不是统一建在镇上,而是基本上每所学校单独一栋,满足本校老师需求。
户型设计以40平方米的两间配套为主、35平方米的单间配套为辅,2400套宿舍能够容纳超过4000人,覆盖面超过全区教师人数的40%。
“三四十平方米的宿舍配套了厨房、卫生间、生活阳台、电热水器和必要的家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柏林小学校长夏治彬由衷地为周转宿舍点赞。
白沙镇鹅公小学地处与四川省合江县邻界的山区,由于偏远和住房难,往年招的一些新老师聘用协议都不签就走了,学校常年有几个空编。2013年30套教师周转宿舍建成后,近三年招的6位新老师都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教师周转宿舍让我们有了招聘新老师的底气!”校长王兴涛自豪地说。
江津区教委主任朱文良介绍:“教师周转宿舍实现了对距离江津主城区超过30分钟车程的农村学校全覆盖,不仅全部免收租金,而且优先保障新老师和交流轮岗教师入住。”
小学新招教师全部到中心校“落地生根”
过去,部分新招聘教师会被先安排到最艰苦的村校去接受锻炼,这种安排在师范毕业生以本地农村生源为主、男生为主的时代并未显得多么不妥,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安排面临种种问题。
“近年来我区新招的老师70%以上是外地人,而且70%以上是女生,让她们独自一人到最陌生、最艰苦、最孤独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实在是一件为难的事。”江津区教委主任朱文良说,“这就是部分学校招不进老师、又留不住老师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进行改革!”
于是,从2015年起,江津教委出台举措,全区农村小学的新教师全部以中心校名义招聘,并且全部安排到中心校工作。“这项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以前有相当多新老师到村校一看就放弃走人了,但2015年辖区内招聘的8名新老师不仅没有人放弃,而且人才素质比以前更好。”刘光玉欣喜地说道。
那么谁去村校呢?江津区同步建立了教师交流轮岗新机制,由中心校教师轮流去村校任教,改变村校由少数教师长期坚守的局面。
白沙镇双槐树小学率先实行了“村校走教制”,校长杨雪梅认为:“新老师在中心校工作几年后,环境熟悉了,生活稳定了,专业能力也培养起来了,再去村校轮岗就没有大的问题。”到银河村校走教的潘黎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村校,我收获到了最初的单纯和感动,重新找回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这是一种洗涤,是我宝贵的财富。”
用足用够政策落实农村教师“特殊待遇”
农村教师收入待遇低,一直是农村学校“招不来、留不住”人才的关键问题。
为此,重庆市近年来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农村学校教师津贴、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系列政策。2015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江津区积极响应,率先执行,用足用够政策,确保各级财政资金保障到位不留任何缺口,依据“越是边远、越是艰苦,补助标准越高”的原则落实农村教师的“特殊待遇”。
刘光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乡镇工作补贴每月300元,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每月200~500元,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每月90~180元,根据不同条件还可以重复享受多项,这样乡村教师每月补助最高可达980元。“真金白银,让乡村教师第一次产生了优越感。”
从外区县来海军希望小学任教的冉鹏说:“我工作5年,妻子和我在一个学校,现在我俩的年收入加起来有近14万元,我们在江津主城买了房,还买了车,感觉做教师,日子还是很滋润的。我的几位老乡,都在江津农村学校工作,这里待遇好、有宿舍,我们都不想走了。”
综合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城乡一体”
四屏小学是江津区最南端、最偏远的学校,距离江津主城区车程超过2.5小时,对于学校的20余名教师来说进城是趟“漫长的苦旅”。而现在,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2017年通车后距主城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标志着全区学校都将纳入“1小时通勤”范围。
实际上,随着住宿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定居城区、开车上班成为“新常态”。江津区教委紧紧把握这个“新常态”,采取了系列措施促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一是在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培训培养等方面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二是推行学区制、办学联盟等新机制促进城乡、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互动;三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搭建教育资源“云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2015年4月以来,江津区教育系统还开展了“师德楷模”评选活动,并组成事迹报告团,分五大片区进行巡回报告。师德楷模在平凡岗位上敬业乐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教师。
通过提高待遇、改善条件、机制创新和精神激励等一系列举措,江津区使得制约教师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得到破解,乡村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乡村教师队伍更加均衡、稳定。
“以前农村教师最普遍的愿望就是进城,每年的‘进城考试都挤得热火朝天,但从2015年起竟然出现了一些招考岗位‘报不满的新情况。”江津区教委副主任蔡增灏告诉记者,不仅进城考试热大幅降温,甚至有进了城的老师反而想回农村。
“接下来,江津区将着力提升师资入口端的总体质量,扭转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趋势,让乡村教师不仅招得来、留得住,还能教得好。”朱文良信心十足地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