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

时间:2024-06-03

林昌亮

摘 要: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规律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能运用物理规律、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不单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还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运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规律教学;知识联系;解决问题

物理规律是实验、观察、思维、想象和推理相结合的产物。客观规律只能被发现,却不能被“创生”。物理规律反映了相关物理概念间的必然联系。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将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和进程,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物理新的课程目标和新的课程理念,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规律的方法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人们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时要做到:

1.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已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引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由此让学生清晰地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事实依据——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小。这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2.把握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

再如:在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完成以下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知:(1)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2)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这样的教学过程,以感觉知识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记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有很多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意组织学生实验,而是用课本讲解实验。学生也能理解该规律,表面上教学效率很高,但过不了多久,学生就把知识忘记了,不能真正掌握知识。

3.懂得研究方法

伽利略被称为物理实验方法的先祖,同时他又创造了理想实验的方法。他在科学研究中善于运用理想实验的方法,如在发现惯性原理的过程中运用了理想斜面实验。他所设计的理想斜面在实际当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尽管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把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尽量减小,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排除掉。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被牛顿概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理想实验是人们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和发挥想象力,在思维中把客观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加以理想化,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化过程的实验。这就告诉我们,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为后人研究规律所借鉴。

二、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1.认真分析文字表达的意义,理解其真正含义

对规律的文字表述,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切记不能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灌”给学生。

如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处于静止就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当它处于运动时,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体现了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义用实验直接加以验证,这更反映了它的普遍意义,并且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与观察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这一定律还表明,必须施加给物体一个力才能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或从一速度变为另一速度,即力只是与运动状态的改变直接相联系的,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描述的。

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列为其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应要求其能灵活运用。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运用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转化为具体的过程,从而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因此,在“液体压强”的教学设计中,得出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后,师生讨论“拦河坝为什么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的问题。组织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自学船闸的工作原理及工程。

教师总结:固体压力、压强计算过程,先通过F=G算压力,再根据定义式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压力计算过程,先根据p=ρgh算压强,再由F=ps计算压力。

教师示范运用规律解决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规律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巩固、深化和活化对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地说理和语言表达、手脑并用、独立解决问题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因此,教师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不单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还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运用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爱娟.重视物理实验探究突显规律教学实效[J].学周刊C版,201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