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时间:2024-06-03

范麦青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接受和掌握新知的活动,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因此,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导”。

一、激趣导入新知,点燃“火种”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这一事物。毫无疑问,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动力,亦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

教学七年级生物第一课时,我事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公鸡为什么每天都催我们早起?”“人为什么会患癌症?”“克隆羊是怎么一会事,它有父亲吗?”……这一连串有趣的提问,很快就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紧接着我又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只要你们从现在起认真学习,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

二、引导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思维是人脑的高级活动,建立在人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是将人脑内已贮存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重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多与少、深与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加之积累的知识不多,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引导,激活他们的思维,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在教完“生物的特征”这一节后,课本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这道题看似简短,如果要学生叙述完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独立完成好这道练习题,我问学生:“珊瑚虫与藻类植物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关系?为什么说它们是互利的?”学生都知道,我指名回答。接着我再问:“为什么珊瑚虫一般都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而不是寒冷的深水区呢?”这一问就把这道题的核心指出来了,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焦点。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一会儿大家就得出了答案:“浅水区可使藻类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适宜生长的温度,有利于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藻类植物生长得越繁茂,珊瑚虫获得的氧气就越多。珊瑚虫生长得越好,其排泄的粪便就越多,对藻类植物有利。所以珊瑚虫一般都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三、指导学生实践,事半功倍

实验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实践活动,因为它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新世界提供了真实的实验场所,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按照自己的设想,不受约束、大胆地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初中生物中的许多实验内容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不仅会延误教学时间,而且还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适时科学指导,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是七年级生物里的一个学生实验,其中有这样一项内容: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下一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做这一实验时,一是有少量学生拿起镊子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用镊子去撕洋葱的内表皮,耽误教学时间。二是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很可能带有“叶肉”,影响观察效果。对于这样的实验,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强调。通过指导,既使学生迅速知道了撕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四、主导学生学习,开拓创新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双边活动。教学的过程则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其中,导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已不再是将学生当作装各种死知识的容器,要装得如何多,而是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七年级生物“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我是这样导的:首先,我先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两道复习巩固题和两道自学题:①生存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②你能列举出一些这样的关系吗?③如果用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请你们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笔记本上表示出来。④生物的这种关系叫什么?这四个小问答题都非常简单,学生只要认真看书都能答对。但不能低估了这四道小题的导学作用,因为一是这四道小题的出现,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告知了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二是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三是要求学生要自己看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四是后两道题是学生自学得来的,意义深远。

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把这些“导”有机、科学地运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才能使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常早清.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教育管理人员培训丛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1999.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