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 丽 李正栓 季 敏
摘 要: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是开放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翻译人才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严重缺乏及定位不当,因此,应明确目标,加强高校不同层次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经济翻译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翻译人才;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4-0090-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下,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学科不断发展。教育部已批准3所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从2006年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样中国翻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翻译人才提供了保证。即使如此,就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而言,目前中国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相对匮乏。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河北省翻译人才在数量、质量上匮乏情况更为严重,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只有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翻译人才的供需矛盾。
一、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现状
随着河北省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懂经济和技术的翻译人才的参与和合作。然而,河北省外事办调查表明,河北省外语翻译人才一直“青黄不接”,口语普遍弱于书面,小语种普遍弱于大语种。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领域,翻译人才严重供不应求。近几年来,河北省招商活动频繁,许多跨国企业瞄准河北,不少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在河北设立办事处,但翻译人才在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却大量流失。近3年来,在中国人才网录入个人资料的河北高校外语人才共有823人,其中近90%选择在沿海城市工作。在省内经过专业评审的中、高级翻译只有980多人,而能在正式场合为高级别活动担当口译的年轻翻译非常缺乏,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翻译更是凤毛麟角,这给许多重大涉外活动带来不便。与此同时,由于翻译力量薄弱,尤其是专业外贸类翻译人员紧缺,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相当一部分贸易机会无法把握。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制约河北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高国庆在2007年第2期的《外事与侨务》上发表的《解决外语人才短缺的对策与思考》一文,对河北省外语人才短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如省外办机关作为全省对外交往的窗口部门,能为省领导担任翻译的也仅有英语翻译10人,日语翻译3人,法语翻译2人,德语翻译1人,韩语翻译1人,俄语翻译1人,柬埔寨语翻译1人,共计19人。这样的翻译人数和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不相称,而河北省每年毕业的全日制外语本科生、研究生约3 000多人,虽然人数不少,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又缺乏足够的实际经验,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外事部门的翻译工作。这种供需矛盾揭示出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经济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翻译专业建设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翻译专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目前河北省只有河北师范大学设有翻译专业,其他高校翻译依然是隶属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这些院校,翻译课程只在高年级才开设,无论从课程数量和种类来说都远不能满足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明确指出:高等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英语专业注重学习者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翻译能力并无特殊要求(庄智象,2007)。就河北省几所主要高校而言,外语系或外语学院对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有如下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注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对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涉外企业、事业、政府部门的相应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二种类型是: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与文化基础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英语并且熟悉有关科技、教育与教学、商贸、金融或法律等专业方向的业务;能在国内外企业、研究院所、新闻与出版、政府机关及学校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情报、管理等工作的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
第三种类型是:以培养具有坚实的德语基础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外事、外贸、科技、教育、涉外企业等部门,从事商贸、教学、研究、翻译和管理的高级德语专业人才为目标。
从上述归纳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着定位不恰当,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依然是基于中国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的,翻译人才没有制定专门培养目标,许多学校在三、四年级开设的翻译课程也是隶属于外语专业,没有明确培养目标应该是制约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
2. 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层次不明晰的问题。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坚持的是教学翻译,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手段,和完整的翻译教学是不同的。“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教学区别于纯正意义的语言教学,翻译需要进行专门的翻译训练。”(让·德利尔,1988)目前河北省只有河北师范大学有翻译本科专业,但其还没有翻译专业的专科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样的教学体系很不完备,翻译人才的培养没有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层次。
3. 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翻译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翻译都隶属于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培养特色,造成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找和用人单位实用型翻译人才难求的矛盾。我们对河北省18所主要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进行了调查,在收回的13张问卷中发现有7所院校在进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另外6所对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类型并不清楚,而其中只有2所院校对本地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作过调查。即使回答知道本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翻译人才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去充分体现这个目标,满足这种需求。
三、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河北省经济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翻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翻译人才,为河北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1. 明确目标,确定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层次。河北省高校基本分为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教育三类。这些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目的也有很大的区别。相同的是大部分院校都设有外语学院或者外语系,尽管各个院校之间培养人才的方向不同,种类也各有侧重,但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却没有明确的层次,许多外语学院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重复性的课程设置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与资源的浪费。而且,除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其他学校的翻译学科依然没有摆脱英语、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束缚,依然没有形成独立的翻译学科,更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翻译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港台地区和国外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早,也比较完备,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比如中国香港各高校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一个完整系列,如岭南、浸会、中文、城大、理工和港大等6所大学都培养翻译学硕士和博士,浸会大学和理工大学还设有翻译研究中心。河北省高校可以以河北师范大学的翻译专业开设为契机,多层面地申请翻译专业的设置。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外语教学实力较为强大、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本科院校,比如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可以积极申请翻译本科专业的设立,本科历史较为短暂的本科院校和职业教育类的院校可以申请翻译专科的设立,而河北师范大学作为河北省外语学科发展的龙头可以在翻译专业本科基础上再积极申请翻译学的硕士和博士,从而使河北省高校之间形成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翻译学科,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翻译人才。
2. 针对地方经济特点,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建设一个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根据河北省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对应用型翻译人才大量的需求。河北省应在积极建立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来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根据对一些国际著名翻译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些院校的市场定位准确,培养目的明确,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从事经济、商贸、法律、传媒、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翻译工作。河北省高校应在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就应对本地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作一个详尽、完备的市场调查,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种类、数量、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那些目前不太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会越来越热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培养大批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是河北省对外改革开放、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各个高校应该结合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探讨河北省高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高校翻译课程的设置提供具体方案,为河北省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提供可行性依据,为河北省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使翻译人才确实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辅助力量。
3. 发挥强势学科优势,打造精品翻译人才。中国香港河北省各个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不仅完备,而且各具特色。“据2006年9月4日的《21世纪报》报道,中国香港河北省浸会大学主要培养传媒翻译;中国香港河北省城市大学以法律翻译和科技翻译为主;中国香港河北省中文大学则以计算机翻译为两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中国香港河北省理工大学除法律翻译外,还有商务翻译等非文学翻译项目;中国香港河北省岭南大学则以文学文化翻译为特点。”(庄智象,2007)中国香港河北省的翻译专业建设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河北省高校情况,我们不仅要积极进行翻译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科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进而针对地方特点培养本地急需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此外,各个高校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实行强强联合,利用本校强势学科的优势和翻译专业相结合,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性、方向性较强的翻译人才。发挥强势学科优势就应在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得到体现。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庄智象教授对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自己独到、全面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总体规划、课程设置上应该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社会和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其他学科、专业方向的师资或企事业单位的资深译员等)因校制宜,开设相关课程,充分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庄智象,2007)因校制宜开设翻译专业的相关课程给我们发展本专科院校的强势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培养多层次、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指明了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各个高校的特色,培养出精品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
[2]李长栓.以正当程序保证翻译质量和翻译教学效果[J].中国翻译,2006,(3).
[3]穆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5).
[4]穆雷.翻译教学与翻译学学科发展[J].中国翻译,2004,(3).
[5]让·德利尔.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M].孙惠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6]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
[7]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IT)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翻译,2006,(1).
[8]庄智象.中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
责任编辑:焦世玲
责任校对:关 华
On the Training of the Economic Translators in Hebei Province
Yang Li1, Li Zhengshuan2, Ji Min1
(1. College of Arts,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the economic translator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ope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umber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conomic translator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imed at the sterve shortage and unaccurate orientation of economic translators in Hebei province, we should ensure aims and strengthen training level of economics translato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t is significant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economic translators.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translators; Hebei provinc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