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晓红
摘要 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后进生,老师头痛,家长心烦,同学讨厌,要做好他们的转变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要找对方法,用爱滋润学生,努力耕耘在学生的心田里,就能为被别人瞧不起的后进生铸造明天的希望。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闪光点
每一个班级,往往有一些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备受老师喜欢的尖子生;也有一些默默无闻,安静腼腆,成绩平平不受老师关注的中等生;还有少数我行我素,学业差,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后进生虽不多,但负能量却不小,有的对班风、学风具有较大的“破坏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家长怒其不争,科任老师恨铁不成钢,班主任为之头疼,常常要花费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教育他们,有的教师甚至还因为他们而犯错误,背处分呢。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班级的不定时炸弹,步入社会便是社会的负担。因此,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花瘦更需养花人!”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我的体会是:
1 了解成因,对症下药
一个高明的医生,面对病人,绝不会草率行事,而是先通过望闻问切,确诊出他们的病因之后,再对症下药。同样,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查明他差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因,有来自学生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内因,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及表征的后进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佳等,从而使整个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变得异常复杂艰巨。只有充分地调查研究,全面、彻底、准确地分析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把握,才能见效。
我们班有个女生,叫梁文婷,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常不写作业,迟到是常事,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神游”,老师的提醒与批评对她毫无作用。后来,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她与父母的关系很不好,父亲对她要求很苛刻,动不动就是打、骂,掉一颗饭粒在桌上也骂,晾衣服滴一滴水在地板上也骂。她认为父母看不起她,对她不好,她也就不想好了,做什么都无所谓了。我发现,孩子其实是很渴望父母的关注和关心,父母其实也是很爱她,只是对她要求拔高、过分严格,孩子做不好或做不到时采用的教育方法欠妥,双方缺乏沟通,误解多。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和她父母沟通之后,又找孩子长谈。讲父母亲养她的艰辛,讲父母望女成凤却很失望的心情,讲父母关心她的故事,分析父母教育方式不妥的原因,进而谈到她的学习、将来的工作等等。她听后放声大哭。她告诉我,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像朋友一样跟她细声细语地谈这些,她真的很感动,也渐渐化解了对父母的误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方面去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后进生的成因,是做好转化工作的良方。
2 寻找闪光点,激发上进斗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的缺点多,往往遮住了优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古人云:“人誉我长,喜增一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更何况后进生呢?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的火花,也能使他们感到:我也有优点,也有长处,不比别人差。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一次,学校举行校运会,我们班的男生接力赛,因一个队员生病不能参加比赛,必须临时找一个替补队员。结果,没有人愿意上。这时,一个平时很令同学讨厌的犯过很多错误的魏某自告奋勇地来了。他很自信地说:“我准能赢!”虽然他也努力,但终归技不如人,我们班还是输了。同学笑话他,他也垂头丧气。可是,我当众狠狠地表扬了他,我说:“当时我找替补队员的时候,除了他,有哪一个站出来了?如果不是他,我们班早就弃权了,你们还好意思在这儿嘲笑别人?……”最后我奖励了他:运动会中最勇敢的运动员。他看到老师很重视他,批评了嘲笑他的同学,心里触动很大,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用的。 果真,他开始转变了。
每个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去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的优点,抓住它,扩大它,使它成为指引后进生转变的一盏明灯!
3 爱心滋润,解冻转化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用慈母般的情怀主动关心、尊重后进生。生活上体贴细心,学习上帮助提高,思想上鼓励表扬,处处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用夏天的热情去融化那颗冰冷的心。因为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不是被父母责骂,就是被老师批评,不是被同学冷落,就是被亲朋讽刺。他们可怜得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更渴望着爱的滋润,更需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所以作为老师,千万别因为他们的过错,拿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要尊重维护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启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融入集体。
学生吴某,插到我班不到一周的时间,各个科任老师就来告状:不交作业,上课讲话,打架,顶撞老师。老师恨,同学厌,家长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但我下定决心要打消他破罐子烂摔的念头,用真诚的爱唤醒他的良知。关注他,感化他,帮助他(借钱给他,买早餐给他),辅导他。有一次,他被人打伤了,伤得很重。我及时处理好事情,帮他讨回了公道,还送他去了医院。事后,他很感激我,他说真的没有想到我居然不但不嫌弃他,而且还会帮他这样的“坏学生”。我微笑着说:你是我的学生,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我还发动学生去医院看望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护与帮助,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灵;像一束阳光,解冻了他内心的坚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被我彻底地感动了。
花瘦更需养花人。同样,后进生更需爱的滋润。老师只有像春雨般真心地关心帮助他们,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才能使他们恢复自尊与理智,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勇气。
4 批评方式因人而异,讲究艺术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有许多老师片面追求教学质量,面对后进生出现问题时,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操之过急,甚至犯错误,适得其反。体罚辱骂,损人自尊,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老师对着干;讽刺挖苦,黑色幽默,会使学生自卑寒心,羞愧不已;反反复复,秋后算账,会使学生心灰意冷,毫无信心;捕风捉影,乱扣帽子,会使学生愤愤不平,倍感憎恨。这些批评方式是不足取的。批评自有批评的艺术,它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的个性、错误的性质和程度等方面来确定方式。批评运用不当,费力不讨好,甚至弄巧成拙;批评用得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场合、时间、语言、方式批评,可以声东击西先扬后抑,也可以谅解宽容捕捉良机,还有可以偶尔用歌声代替批评。例如,学生上课打瞌睡,可以唱“迷迷糊糊睁开双眼 /醒来你已了无踪影 /再回到梦里 /梦已不相连哦…… ”保准比叫他不要睡觉有用得多。学生上课看窗外发呆,你又可以唱“对面的人啊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世界真精彩……”這比叫他集中注意力有趣得多。记得有一次,有个同学上课老讲话,提醒了几次依然“涛声依旧”,于是我把张帝老师的歌词改了改:“有位朋友,我要问你,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我上课你讲话,这样是不可以的……”这不是音乐老师的歌声,化解了师生不愉快的矛盾,师生关系不但没有恶化,画面反而温馨幽默,在同学们的笑声中,讲话的人也开始听课了。
瞧,这就是批评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青年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鹏.教育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十二中教育集团文昌校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