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时间:2024-06-03

赵鹏程

摘要:本文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旨在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指出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如何通过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建设和驾驭高效生物课堂,构建起符合当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生物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优势得到重视和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目前高中教育环境中“高考指挥棒”大体不变,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而高效地学习。我们要认识到课改不仅仅是换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的变革,改变教与学的结构,构建高效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物教学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索创新。生物课程注重实验过程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又紧密联系生活、社会。这样的一门课程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的兴趣和热情正好又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催化剂。现行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完全符合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易走入的误区

(一)流于形式,忽略实效

如今,几乎所有的课堂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一节课下来总感觉不尽如人意。从表面上看气氛比较活跃,课堂上一番热闹景象,有讨论有展示,各小组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合作探究中。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知识,并未掌握运用知识解题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新课改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情感价值观实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如果教师不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难点把握不当,盲目追求课堂内小组探讨的“浩大声势”,肯定不能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任务不明,死搬硬套

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首先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下,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例如,某教师提出“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问题,就直接布置学生开始小组讨论,毫无意义。任务不明的另一个表现是小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合作探究的问题不完整。有些课程属于高中生物中比较难和抽象的内容,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分析,超出了学生合作就能掌握的能力范围;有些内容不属于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毫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意义,例如花3分钟合作学习“达尔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花费时间了,但是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帮助并无大益。

(三)过程偏离,客主失调

教师要对预设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结果要有前瞻性,对可能出现的结论、分歧甚至突发状况胸有成竹。个别教师在具体开展合作学习时搞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学生变成“无头苍蝇”偏离预设情境。若教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师生沟通交流,没有师生、生生互助协作,在知识和情感层面就很难产生共鸣和碰撞。例如,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人类有哪些常见的遗传病类型”任务后,学生将侏儒症、色盲、先天性痴呆、遗传性肥胖等遗传病引入,教师如果没有对这些小组讨论结果的前瞻把握,又不能驾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班内身材矮小或者肥胖的学生很容易作为组内探究的反面例子,学生中略带嘲笑意味的讨论很容易演变为相互的谩骂、人生攻击等过激行为。

三、生物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分组,灵活应运

小组学习中分组是基础,分组要尽量在小组内形成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各成员间尽可能要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组时教师可以把握这样几点: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组内优势互补,组间公平竞争。很多学校的小组建设中,常见两名A生(优秀),两名B生(优良),两名C生(待优)的成员组合。

2.动态分工,提高兴趣。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保证为每个成员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使每位小组成员能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尝试不同的任务执行,避免小组固定分工带来的单一和弱势隐藏。切勿不要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3.灵活分组。按照座次就近组合成小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较为简单且需要合作探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直接将同桌两人临时作为独自的小组单元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大块,教师对于实验操作分组要特别关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易过少,此类组合以任务为中心,一般人数为6人,人数过多则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动手参与到实验,太少则不利于实验开展和互助学习。

(二)精心预设,任务分解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和难重点等,选择值得和适合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理解的小组活动,择机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同时,为了推动小组成员积极学习,高效达成学习目标,需要给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工作。组内要有负责人、发言人、记录员等,具体分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采用抽签、投票、按照座次、姓氏笔画、学号等。

(三)激励评价,及时反馈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评价必须体现出团队合作的特点。评价可以组间互评,也可以由教师整体评价,甚至可以自我评价,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再评价,因此就有了对各小组的整体评价和个人评价。但是切勿教条主义,制定一系列详细的积分制度,这样容易使学生热衷于分数,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也随之消失了。要相对具体地指出优点和不足,尽可能充分发掘闪光点,委婉指出努力的方向。切勿讨论后不了了之。

将小组学习广泛地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是课堂教学气氛的点缀,而是迎合生物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高效、务实的学习方式之一。

【责编 张景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