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时间:2024-06-03

单建华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张天孝教授曾经谈到:口算是数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和台阶,更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口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口算,比较复杂的运算过程中也会包含不少口算成分。因此,我决定先从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入手来提高学学的整个计算能力。

一、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途径

1.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口算形式。刚开始训练时我们采用小黑板的形式出示口算题,或教师指名口答或全班起抢答。训练两天后,我发现总有个别学生从中偷懒,特别是那种反应慢、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只要听到别的同学报出答案,自己干脆就懒得再动脑筋算了,根本无法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预期目的。于是,我们就改用口算卡片的形式进行练习,这也是我国众多数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教师拿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来报结果。这样训练两三天后,我们发现也不行。轮到回答问题的学生算得很认真,可他答完了后就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可以一边儿歇息去了,不能做到道道题都动脑筋的状态。这样学生参与面太小,可能在十几分钟训练的时间里有的学生真正动脑筋算的只有一两题。那么,如何能让全班学生在十几分钟里人人动脑、题题算到呢?怎样才能保证口算训练的效率呢?为此,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想起曾对学生进行数奥训练时用到报听算的形式,当时训练效果还不错,正好拿来试试。听算训练就是教师报算式,学生耳听、眼看、手写、心算,几乎是把身体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计算中去。这样就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才能不掉队,顺利算下去。

2.密切关注学生口算训练过程。第一次当我告诉学生我们将以听算的形式练习口算时,学生诧异地问:“老师,语文课报听写,数学怎么报听写呀?”我们报听算的具体做法就是:教师报算式,学生一边听一边把算式记录下来,教师报完,要求学生算完。每道算式只报一遍,全体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刚开始训练时教师报题的速度要慢一些,并且吐字要清晰。报完一题后要稍作停顿,留出让学生思考、计算的时间。教师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计算速度,特别是学困生的速度。刚开始进行听算训练时,总会有那么两三个学生跟在教师的后面喊:“27.5加多少呀?什么?没听清楚,老师再报一遍。”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喊叫的学生都是课堂上爱动的、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习惯不好的学生。在我们训练大约两周后,全班每个学生就都能跟上教师的速度,准确地听写出算式,再也没有这种喊叫的现象。看来听算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听讲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有意注意。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听算练习中除了师生要配合融洽,做到互动有序、高效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培养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每次听算完毕,我总是让前后座位的两位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本,然后全班以“开火车”的方式报得数,其他人执笔批改来订正答案。以5分一题,每次报20道算式,共计100分来计算出分数。刚开始,总有一些学生因不信任别人而不愿交换作业本,也有人因为字迹潦草而导致算对也被别人判错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不负责任。如此种种互相扯皮、争吵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及时引导,不断调整生生互动的准则,教给他们一些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技巧。

3.提供给学生最有效的口算材料。加强口算,不等于增加机械重复的口算题量,而是要做到口算训练的科学化。有效地提供训练材料对训练效果特别重要,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选择听算材料的:

(1)从学生的错误率来选择口算材料。例如,25×4=100和24×5=120这两道算式学生经常混淆,我们就隔三差五地报一报。还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91页第6题中:288÷16=18,很多学生容易算成288÷16=13或288÷16=22,我们分析学生只想到2×8=16或3x6=18。当除数中的某个数字与被除数中的某个数字有倍数关系或很接近时,学生就容易混淆出错。在分析学生的错误症结后,我设计了一组训练算式:16×8=128、18x6=108、16×18=288、26÷18=7。(2)从后继学习的作用来选择训练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中常常需要把算式分解成:25x4=100和125x8=1000,以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例如,125x32x25=125x8x4x25=(125x8)×(4x25)=1000x100=100000,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下列四组算式提前进行训练:①25x2=50 25x4=100、25x8=200 ②125x8=1000、125x4=500、125x2=250③125x8x2=2000、125×16=2000 ④25x4x4=400、25×16=400这几组口算题不仅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还帮助学生沟通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

二、反思

在对学生进行了近五个月的训练后,我们发现口算训练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对学生的训练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提高。第一次听算,大约一个班有7人全对。后来一路训练下来全对的人数便呈现9人、11人、17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训练一个多月后,全对的人数可达到25人左右。但这其间全对的人数也会出现一些波动。比如说,每个周一报听算时错的人就会多一些。我也问过学生为什么今天错的人多一些,他们说:“因为昨天是周末,在家里没有练,所以就退步了。”计算能力的训练确实是个长期的过程,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使用也会退化的。古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以我们悟出:对学生的训练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坚持不懈,长期积累,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2.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材料。现在训练中,我们组织的材料还较零散,还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各个年级的、形成系列的口算训练材料。

3.口算中的思维性训练还不够深入。有些学生没有口算的技巧和策略,还用笔算的方法做口算题。

教学无止境,探索不止步。在口算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深入细致地研究下去,逐步改进、完善听算这一训练形式,把新课程理念一一渗透在自己日常教学的点滴中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责编 张景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