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化“待优生”之我见

时间:2024-06-03

李文逆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112-01

一晃眼,二十五年的讲坛生活在我眼见晃过,在二十多年的教坛生涯中,每个班级中都会有那么一大部分成绩介于优生之下的学生,我姑且称之为“待优生”,而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如何把一个班级中的“待优生”转化为“优等生”。只要“待优生”转变成“优等生”了,就意味着你的教学有了很大进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阅读课本的习惯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2.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是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3.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教给他們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4.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5.规范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清楚美观;其次还要独立、按时完成。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珍惜时间,自觉检验,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反对作业马虎。

6.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的意识,要使学生在头脑里明确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同时,还要有机地教给学生审题的具体方法。

7.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专门让学生提问题,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提倡学生课后随时记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主动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8.勇于探究的习惯

探究是一种寻求真理的活动,探究能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发生与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自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享受探究的快乐,养成探究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从预习中反思

在平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预习所学教材,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反思通过自学已解决的问题、明白的方法,记录自己的疑点、提出不懂的问题,供小组讨论,以便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与老师交流讨论。

2.新授课前的学习反思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应引导培养学生对上一节内容知识的反思,也即复习,在简单的复习旧知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层意义及知识的扩展。

3.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及时改正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教学设计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反思、质疑,以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从作业中反思

作业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对作业的批阅和评价反馈又是学生后继学习或积累学习经验的动力,更是学生发现错误、更正错误的源生动力,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5.课后的学习反思

课后的作业是一种很好的检查能力是否形成,知识是否得到巩固的有效途径。而学生的课后反思能力的形成仅靠一些作业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加强培养课后反思能力。一节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提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思考,是否存在着什么疑问,要求学生主动质疑。

6.从考试中反思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不论大小考试,每一次考试完都要求学生写一份答卷独白,反思得失,改正错题,分析错因,选出答的最好的一道题,最差的一道题,最难的一道题……同时自己再出一份补救试卷,并自己解答,小组讨论批阅,有争论的问题汇报老师,让老师剖析裁决。这样把考试作为一种掌握知识技能拓展思维的训练手段,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责任编辑 曾 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