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金艳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09-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要求。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和有效延伸。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开展拓展延伸工作,重视其工作的有效性。
一、课堂前实施的拓展延伸策略
课堂前的拓展延伸指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事先对将接触的作者、背景、内容等相关知识加以了解的教学方法。农村学生知识储备量少,不能参与拓展延伸,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自主收集资料,增加知识的储备,让他们在课堂前就能参与拓展延伸。为此我们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作者、时代背景、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演讲,参与评价。演讲的话题老师事先制定好,如“詹天佑生活的时代”“我了解的季羡林”等。这些演讲内容都和所学课文有关,但是在课本上又找不到答案,所以学生演讲前就必须用充裕的时间做准备,就必须想办法收集和查閱资料。而且留给学生演讲的时间并不长,学生就必须相互切磋、反复修改使内容十分精炼。这样一来,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学生就多了,学校微机室查阅资料的学生就多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课余不再只想着玩游戏了,实在找不到资料的学生也学会向其他同学讨教了。时间长了,学生就能主动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真正的教育者会竭力的使学生在第一次感知教材时就深入事实、现象。”这种在老师指引下的课前拓展延伸,便是老师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时所投入的火种,让知识和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熊熊的求知之火。
二、课堂中实施的拓展延伸策略
(一)音像共鸣拓展法。农村小学基本上配有“班班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与教材相关的音乐、影视来调动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但文章对圆明园辉煌景观的介绍却非常简洁,而且当年的景观已不复存在,因此要理解圆明园的辉煌就必须借助拓展资料。这时多媒体播放圆明园动态复原图,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在教学会“毁灭”这一自然段时,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需老师多讲,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当年侵略者的野蛮,生发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活动实践拓展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紧扣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性的拓展延伸活动。如学习完《半截蜡烛》,就可以让学生把《晏子使楚》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十足,在改编和表演过程中既复习了《晏子使楚》,又对“剧本”有了深刻的理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预设周全的拓展,能让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见解。课堂的即时生成性,要求教师能随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闪现的智慧火花,因势利导,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三、课堂后实施的拓展延伸策略
课堂后的拓展延伸是指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视点由课内转向课外,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限制很多,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但近几年农村学校在电子阅览室和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上还是很有成效的。因此我们课堂后的拓展延伸就利用学校现有的阅读资源,以阅读为主,在“广”字上下功夫。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推荐少儿版《三国演义》;学了《少年闰土》,让读读《故乡》;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城南旧事》等等。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拓展延伸教育就是让语文教学不片面的停留在语文课堂上,而是深入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充分发挥这一作用,我们需要好好利用拓展延伸这根“魔棒”,采取相应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刘 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