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淑娜
摘 要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新增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数学的教学很难做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没有根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展开。学生仍然缺乏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进行问题教学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002-02
一、当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的现状
1.老师的教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只注重解决书本知识及问题,只传授给学生机械的解题技能。教学方式死板,思想陈旧,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条条框框,忽视应用题的背景设计。这样一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而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两眼抓瞎,毫无头绪。
2.由于老师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方法掌握不牢,不懂得举一反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太过片面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不够灵活。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缺乏生活历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抓不到重点。
二、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的原因
1.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掌握不牢
解决问题需要有牢固的知识基础才行,否则分析问题时会没有头绪。当学生遇到一个新问题时,脑子里稀薄的知识很难被激活并进行重组,只有少部分信息被激活,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就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会有很多漏洞。因此,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之后,才能更加巩固基础知识,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才能化复杂为简单,顺利解决问题。
2.小学生欠缺问题认知策略
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难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思维的能力,缺乏认知策略。他们遇到问题时,只是按常规去思考,思维被禁锢,很难打破常规,去寻求不同的思路,这样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就会遇到瓶颈。
3.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信心不足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如果学生态度好,对数学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有信心去解决问题。但是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对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信心不足。
4.缺乏目标
解决数学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方法将问题由初始状态推到终极状态。初始状态是条件,终极状态是目标,操作法是数学知识经验和方法等。而在这些因素中,终极状态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最后费劲心思也无法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中去学习。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能让学生去融入到环境中,自主的去学习。运用情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教学。数学的教学不能只是限于课堂老师的授课,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不仅要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通过一些活动,学生可以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再进行概括总结,探讨事物的规律。其实这也是一个以现有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建构的过程,无形之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3.开放式教学。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自主与合作交流。而不再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通过开放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遇到问题不再只是局限于老师所教的方法,他们懂得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教学。现在,网络媒体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上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教学中进行诸如动画演示这样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識。
5.合作式教学。老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遇到问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一起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同学们可以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种双赢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可以使课堂效率变得更高,老师教课会显得更加轻松。而学生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去学习,这样教学相长,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