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反思四问儿童的金钱观

时间:2024-06-03

马天宇

金钱观是对金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和人生观紧密相连的。3~6岁儿童的人格发展尚不健全,对于金钱的意识也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对于儿童金钱观的教育一直存在着争议。目前争议大致分为三种流派:支持派提出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建立起职业价值观念,获得谋生的能力,让孩子早点树立节约意识和理财观念;反对派则认为孩子过早地沾钱,会诱导他们的金钱欲望,从而导致他们长大后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放任派觉得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后自然会为钱操心的。

本文基于对中班幼儿持续一学期的角色游戏跟踪观察,了解幼儿在5岁左右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对金钱的来源、用途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金钱的(代币)使用情况,进而分析正确金钱观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儿童树立合理的金钱观。

一、研究主题

问题一:钱从哪里来?

在游戏分享环节,孩子们热烈讨论着钱的由来,他们的解释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幻想型:“钱是天上的神仙传下来的宝贝。”“钱是树上长出来的。”

经验型:“钱是从银行的桶里变出来的(注:自动取款机)。”“是银行的收钱员把钱给我们的。”“我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它(注:读卡机)就把银行的钱拿出来。”“别人送我的(压岁钱)。”

理性型:钱是上班、帮别人干活挣的;印钞厂印的。

解读:对大多数5周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有接触钱的经验,但他们不知道钱的确切来源。孩子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还没有意识到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

问题二:钱有什么用?

案例1:藏起来,讨老婆

豆豆拿着一叠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他在理发店、小吃店、花店前徘徊了半天始终没有走进活动区,最后他来到了超市门口。

营业员良良对豆豆说:“把钱给我吧!”

豆豆回应道:“你不许(把钱)给别人。”他说着就把钱藏在了教室角落旁的凳子下,并笑着和良良说起了悄悄话。

良良回应着:“我知道了。”

豆豆说:“不是呀,我给你讨老婆。”

良良的嘴巴张得好大:“啊,好吧,好吧。”

豆豆说:“我存在银行里的钱,下次好用。”

案例2:疯狂购物

娃娃家的地上堆满了爸爸在超市里疯狂采购后的战利品,家里一片狼藉。妈妈埋怨爸爸:“你买得太多了。”于是爸爸又拿着这些东西到超市去退货。营业员生气地说:“那你刚才买这么多干什么呀?”

解读:金钱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让生活更美好,但金钱的使用绝非易事。案例中的孩子不舍得花钱和过度消费的现象都不是理性的消费行为。在幼儿园中,孩子通过体验“商店”“医院”“理发店”“银行”等区域,模仿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行为,学习做事、买东西、选择货物、推销、赚钱。

问题三:钱到底属于谁?

案例3:我的钱是我的,人家的钱是大家的。

小花店里,两位营业员忙着接待顾客,她们随意把赚到的钱放在桌子上。忽然,超市的收银员涵涵偷偷跑过去拿走了钱,转身把钱送给了银行。

教师问涵涵:“为什么要拿钱?”

涵涵回答:“因为银行没有钱了,我看到人家的(花店)钱这么多,我就去拿了。”

老师问:“为什么把别人的钱给银行,而你自己的钱不给银行呢?”

涵涵答:“因为我不想给银行。”

老师问:“你把别人的钱给银行,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呢?”

涵涵答:“好。”

解读:从“花店的营业员把钱散落在一边”“超市的营业员随意拿走别人挣的钱”等现象,可见孩子们对金钱的归属不明确。孩子们似乎有着朴素的共产概念——钱是大家的。金钱作为流通工具连接了所有的活动区域,如果银行没有钱,其他游戏区域就不能运作,有很多孩子就玩不了。所以像涵涵这样的孩子(这个现象屡次出现)想到让钱再送回到银行,她真诚地认为这样劫富济贫是在帮助大家进行游戏。根据科尔伯格提出的前习俗水平,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孩子认为对自己有利益的就是好的,还不明白“别人的钱不能占为己有”。

问题四:怎样管理钱?

案例4:多给点钱,多买点东西

在银行里,成成对柜台上的收银员说:“拿钱,要3元。”

收银员说:“谢谢了,给你4块钱。”

老师问收银员:“顾客要3元,你为什么要多给他1元”。

收银员回答:“我给他多加1元钱,因为他可以买多点。”

案例5:超市的东西免费拿

超市里,顾客买了很多东西,问收银员:“要给钱吗?”

收银员回答:“不要紧,不要钱的。”

老师问收营员:“为什么不收钱?”

收银员说:“因为银行的钱都快要没了,大家都买不到吃的东西,所以我给他们免费买。”

老师问收银员:“那你的超市赚不到钱怎么办呢?”。

收银员答:“不要紧的。”

一旁的孩子说:“那你不要紧的话,你就吃亏了。”

解读:幼儿通过金钱的流通,感知和体会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体验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虽然他们对货币等价交换的概念尚未明晰,对角色的职责不清晰,但孩子们特有的纯真、无私和善良也让成人为之感动。

二、思考与建议

1.了解金钱的特质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少儿理财的要求“幼儿阶段可以获得最基础的理财知识: 三岁知道买卖是怎么回事, 四岁能辨认不同面值的钞票,五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 六岁能看懂价格标签。”可以结合儿童的科学活动,让孩子初步认识了解人民币、数的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后,通过购物的活动方式让孩子不仅了解人民币的用途,更能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形象的理解。

2.体验金钱的流通

打工赚钱:孩子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社会中的人物角色,努力工作获取“工资”,确定劳动报酬与奖励的游戏规则,并掌握一定的物物交换、货币转换等初步的价值观念。在享受劳动乐趣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合理消费:孩子们可以讨论“工资”如何进行合理消费(是全部存起来,全部消费,还是分成几部分做不同用途)?共同制定理财的计划,学会对未来有所规划,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遵守规则: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典型表现中提到4~5岁儿童“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孩子使用钱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随着孩子同其他人打交道越来越频繁,逐步学到了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自律,并同社会规范保持一致。

3.认识金钱的价值

让孩子了解金钱的来源,通过观察身边成人工作的情况,知道钱是父母通过辛勤地劳动赚来的,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明白金钱有用但并非万能,看重钱,但不滥用钱。不夸大钱的力量,对金钱保持平和的态度,那么孩子对钱的态度自然是理性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