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博采众长 创设个性

时间:2024-06-03

张方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06-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工作者一直潜心于教学模式的探寻。近年来,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曾经风云一时,随后,杜郎口教学模式又独占鳌头,而今,信息课堂模式也崭露头角。每当一种教学模式占主流地位的时候,许多学校都是纷纷学习仿效。我不禁产生疑惑:究竟哪一种教学模式才是最佳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思考,总结,对此有了个人的认识。我认为,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抄。因为,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只是教育探索的一种产物,它既有自身的优势,也会有不足之处。

就拿杜郎口教学模式来说,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关键。这一点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宗旨和核心,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导向。与其它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融入了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自我展示等特色元素,使课堂更优化,更具实效性。其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一、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每个组员得到有效管理。在组长的监督下,每个组员都必须投入课堂,参与课堂。而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开启新的思路,触碰出思想的火花。二、课堂的自我展示,让优生有了表现的舞台,让差生找到了自信,可谓各得其所。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得到激发,就会产生学习的渴望,优生愿意学,差生必须学。三、融入课堂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四、教师的“导”适时地化解学生的学习障碍,真正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地讲解,只需点拨。因为浅显的内容已由学生自主完成,过滤下来的才是难点,才需要教师的疏导。

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教师学习采纳的。

但是,模式化的课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模式化的课堂最终会导致课堂的单调无味,反而削减学生的积极性。我有这样的教学体验。刚开始实施杜郎口模式时,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一段时间后,有人就有些懈怠了,虽有组长的监督,也是无精打采。我冷静地反思了一下,意识到学生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课堂。学习、展示、反馈,已成定势,学生对课堂了如指掌,不再有期待,兴趣还会一如既往吗?长此以往,学生不再积极参与,课堂最终只会成为少数人的课堂,勉强维持表面的繁华。我认为,课堂还是不能模式化,单一化,老师应还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

兴趣是一种原动力,不仅只靠竞争促发,它源自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最优化的课堂。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活”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除了学生的活跃,还要教法灵活、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流程合理等。要创设灵动的课堂,必须实现课堂个性化。怎样才能让课堂具有个性化,真正活起来?

一、课堂要渗透教师的个性化风格

教师的口才好,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展示出来,该讲就多讲,只要学生愿意听。教师擅长朗诵,就在课堂上多加入朗诵环节,甚至可以示范,让学生欣赏。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模式的束缚。因为教师的参与,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吸引;教师的展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老师的优秀是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

学议论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就课文涉及的观点辩论,再理解课文;学诗时,可以由老师示范朗读,引发学生欲望,再让学生学习;学文言文,可让学生先背会,再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其实更优化。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有惊喜、有期待,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全身心的参与课堂,要让课堂灵动有色彩,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我们既要博采众长,又要创设个性。如果在创设个性化课堂的同时,灵活地融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反馈等有效元素,就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