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鲁易兴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用的总和。也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位师生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品质、心灵、性格的塑造。尽管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的阐述各有不同,但表达的涵义是一致的。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师生也就是“校园人”的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在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阶段,我们应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意义,逐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哪怕是校园的清洁卫生、绿化美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造就奋发向上、富有鲜明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校风,形成和谐、轻松的关系,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并通过多样性、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挖掘潜力、全面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在将来能正确地树立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他们对人生价值、观点及看法都处于一种朦胧状态,而这一切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外界文化形态的影响。学生始终处于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而校园文化的形式是因倾注了学生对基本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探求,而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所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适应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化到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中,营造出全方位的教育文化环境。从各个角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确立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文明意识。对于教师进一步把人生观推向了一个高层次,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增强了审美和判断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他们的集体意识观念得到加强,在校园内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动作用
一是物质文化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二是制度文化的营造。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一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传统。
三是精神文化的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隐性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涵了办学思想、教育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行为习惯等,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 全 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