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思玲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朗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其语文能力,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与创新。
一、分层训练,循序提高
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可以把朗读训练分为“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目的,默读一感知,阅读一领悟,朗读一体验,诵读一提高,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用“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几个小标题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情节,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领悟到阅读较长的文章,可以用抓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课文第7、第14自然段,抓住“没想到噶羧见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在上面久久地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和“它站在江畔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清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抬头看,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一、欧一、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的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叫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哧哧跳出水面。”这些描写噶羧的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走进噶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噶羧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及为自己活着,没有随同战友死去的自责,从而领悟到噶羧的忠诚、善良,并指导学生带着这感悟体验去朗读这些词句,最后在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分层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感受战象噶羧的高尚情怀。
二、理解朗读,融情入理
在朗读时,首先要领会作品主旨,确定朗读基调。如《月光曲》这篇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音乐家贝多芬为盲姑娘兄妹弹奏乐曲并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深切同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也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从该文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主要是同情和亲切,这就是该文的基调,根据这一基调可以整体考虑运用深情亲切的语气,轻柔朗读清脆的声音,缓慢的速读来朗读这篇文章,这些声音形式概括起来就是真挚亲切,轻柔舒缓,这就是朗读《月光曲》的基调。
其次要了解作品的布局结构,气氛朗读的感情色彩。如《凡卡》第一部分叙述了写信前的准备,凡卡偷偷地,小心翼翼地,继而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作者通过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刻化了这个九岁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上重压着深沉的痛苦和巨大的悲哀,朗读时语调要低沉、缓慢。第二部分由写作开头对爷爷的称呼,唤起了他对乡下生活的回忆。回忆的部分朗读时基调要上升,语调要亲切自然,要注意体会一个九岁孩子沉浸在过去甜美生活的回忆中的欢乐心情。
三、赏识评价,树立自信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在低年级,新教材识字量大,就是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或者学前教育不充分,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从这些孩子的实际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遇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很多评价语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慢一点就好了。”“听你读得这么好,小露珠的眼睛变得更亮丽了。”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会不深受感动呢?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时,一位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其他学生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等。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地,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做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启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生搬硬套,而是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
(责任编辑 陈 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