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孙艳
摘要: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被视作是关键。高中语文新课程将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强调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培养;高中学生;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64-02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时候所开展的学习,主要由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自行开展探究学习。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语文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我在讲《阿房宫赋》时,学生对现在已不存在的阿房宫印象比较模糊,在导入这一课时,我会创设模拟"阿房宫"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我将对某一典型情景重点突出,并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提问。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应该创设语文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并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构建一个民主的課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了基础。
2.激发学生,有效地把握教材文本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以文本知识作为视角,有效地把握文本知识,因为这是探究的关键所在。倘若难以学习和理解文本知识,那么探究就失去了有效性。而让学生以文本为视角,就是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善于把握住文本当中能够进行比较的事物,不断地探究和质疑。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要求学生对"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以及"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当中的"到底惦着"与"忽然想起"进行比较,探究作者如此描绘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认真地探究和教师的启发之后,跟朱自清先生的为人相联系,能够发现作者向往的并非美妙的事物,而是生活的美好。因此,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个时期,那里自由快乐、生活淳朴,拥有人美、荷香、水碧、天明……,没有"那里走"的彷徨以及"血腥大屠杀"。作者通过"到底"这个词语体现了自身愿望的归宿,所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到底惦着""江南"。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明确作者思想情感的深沉,从而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质疑精神,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每个人在情感、心理、知识上的收获都不一样,所以造成一定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个体的差异决定学生学习个性的多样性。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学生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我想让学生想想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和自己合适的职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提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尤其是鼓励语文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去发现问题,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经过筛选后把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再让学生进行一遍深层的阅读,试着自己去探究课文,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得到课本上知识的收获外,还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通过对诗歌意蕴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观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自主探究学习不但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自主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质疑和发现问题之后,借助分析、调查、探讨等,最终获得结论,进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累积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与联想,积极地实现艺术的再创造。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中讲到"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阐述的就是"意蕴"。针对诗歌而言,是指含蓄之意,即在言外不尽之意,具备深层次的涵义。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能够给学生营造适宜探究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借助自身的阅读、想象、联想等对诗歌的深层次涵义进行把握。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和质疑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尊重生活与热爱生活情感的培养,也促使学生实施更进一步的批判性思维。懂得进一步地把握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正是高中语文学习思维品质的体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究和质疑,且对学生的提问予以肯定,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小林,周鹏.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师,2009(29).
[2] 刘霞.刍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策略[J].新课程学习,2005(5).
[3] 吴勇,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2(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