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王利梅
摘 要:语言经济学将语言本身视为一种人力资本,强调价值与效用。本文尝试以语言经济学视角探析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最大效用原则为准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价值与效用 大学英语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07-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学术界逐渐兴起了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顾名思义,语言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去研究审视语言学,把语言本身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把学习第二种语言看作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投资。语言经济学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尝试以语言经济学视角探讨和反思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成效;同时,面对留学英语教育大潮,也希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2 語言经济学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J.R. Walsh在《把资本的概念应用到人的身上》(Capital Concept Applied to Man) 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T·W·Schultz和G·S·Becker也论及人力资本研究。Schultz于1959年发表了《人力上的投资》(Investment in Man)一文,认为战后许多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力投资。Becker于1964在“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一书中指出“人们为自己或孩子支出各种费用,不仅是为了现在获得效用,得到满足,同时也考虑到未来获得效用,得到满足。”(靳希斌,1995:22)。Schultz和Becker二人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不过,“语言经济学”
(Economies of 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经济学家Jacob Marsehak(1965)正式提出的。他在考察语言信号传递效率问题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语言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这一观点为后来学者研究语言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对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国内一些学者依据Marschak的语言经济学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如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许其潮1999b);对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总结与述评(张卫国,刘国辉 2012)。本文拟分析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如何解决。
3 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
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并指导实践的核心问题,围绕稀缺与效率,西方经济学提出了三个具体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第一个问题,生产什么围绕稀缺延伸而来,要求生产者做出理性的资源配置选择,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第二个问题,围绕效率延伸而来,强调最有效的生产方法与途径,以实现最大效用;第三个问题为谁生产,按笔者的理解,触及了任何生产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即生产成果的效用实现问题,如实现与否,实现程度如何等等。因此,为谁生产问题首当其冲,应该整合内嵌在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两问题之中。按照同一框架,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自然也聚焦于这三个问题,笔者拟从第三个问题为出发点,最后落地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上。
3.1 为谁生产:学生的多元需求在招生规模扩大背景下未满足
大学英语的学习者虽共同经历高考选拔进入高等教育学习新阶段,但其英语基础,英语语言兴趣点,学习习惯倾向,学习策略认知等实际上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目前的大学英语按照梯度从大学英语(一)到大学英语(四)已做出的难度区分,但在个体差异与需求方面的考量基本处于空白。在同一教学班级之内,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体验差异较大,教学效果与效率远未实现经济学意义的最大效用原则。
3.2 生产什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预期学习收益未细化对接
生产什么基于为谁生产。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们的学习目标与重点也是各有不同。根据笔者的理解与历届学生与笔者的交流,大一阶段,学生们迫切希望从高考应试学习进入更加开阔灵活的语言技能学习阶段;大二阶段,希望语言技能内容与层次有所提升,如更加准确生动的表达效果等;大三阶段,专业学习课程集中开设,同学们也普遍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这时的英语学习有望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联或对接,以便为其后的专业英语学习与专业视野的拓展与提升准备条件;大四阶段的英语学习则相关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专业相关的职场英语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学习。不同于留学教育培训的个体定制学习,大学英语教育以班级规模为基础开班授课,学生的个体学习预期不可避免地被班级规模流量冲击削弱。这一点也有悖于经济学意义的最大效用原则。
3.3 如何生产:优化细化英语教育资源,以产品思维提升英语教学效用
产品思维基于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以产品思维出发,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明确为谁生产和生产什么。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统一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与标准,而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其效用的实现,取决于多个不同的因素,包括学习者本身的主体行为,就业市场环境需求,社会产业业态发展需求等。这些因素皆为动态,且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层级要求。因此,相对统一的大学英语学习规定不可避免或在不同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或为不足或为浪费。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对接教学资源,实现最大教学与学习效用,促进教师与学生两者的共赢,形成英语教育的动态良性循环。一方面,教师能够发挥各自专长,开发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产品;另一方面,因为这些产品本身针对学习者的兴趣偏好现有认知层次定制,产品价值与效用的实现将更加直接有效,最终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具体讲, 优化细化英语教育资源,实现英语教学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3.3.1 为谁生产与生产什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习者兴趣与需求的匹配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语音,词汇, 句法,篇章,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且适用于所有大学生, 但如笔者前文所讲,大学英语学习者即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具体的教学内容切入点与教学方式应随之调整。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語教学采用了分级教学,基础英语与拓展英语板块设置,在此基础上, 可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200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为例,他们的兴趣更加宽泛,注重自我感知与个性,因此,教学语料的更新很有必要。传统的纯粹学术文化类篇章内容以外, 应补充当代当下为大学生所关注的板块的语料。以大一学生为例, 学生们渴望拓展自己的世界,也迫切需要榜样的引导与激励, 无论是体坛MVP还是智能世界,无论是明星科学家霍金极其作品《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还是商界偶像乔布斯的睿智语录等等, 都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用。
3.3.2 谁在生产与生产质量标准:教师专长、教学测试与课程设置规划的对接
保持教学活力与教学活动的生命力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英语教师在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批量式教学,一刀切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发挥专业特长,造成宝贵教师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学习者而言,学生则感觉老师的教学活动差异不大,“教学产品”千品一律,没有学生期待的授课特色与学习亮点。因此,有必要优化宝贵的教师资源,细化人才标准, 突破原有文学、语言学、翻译学三大块的划分,根据不同教师的学术专长、学术兴趣与学术背景,匹配学生的专业、志趣与需求,开设既有系统的语言学习理论深度,又具有普遍专业职业实用性的课程,将语言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等紧密结合起来,如针对工程类学生开设《工程伦理案例分析》双语课程。在教学测试方式方面,也可细化而不必囿于单一的书面测试。在课程设置方面,无论是专业双语教学,还是听说读写译的细化层级与模块设置,都应围绕谁在生产,即师资与质量标准展开。
4 结语
基于以上,教育产品——大学英语教学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需要优化细化教育资源,围绕大学生作为产品客户和教师作为生产者这一互动模式展开,让学生掌握英语这一媒介工具, 打开思维与视野的一扇窗;让教师不断重塑更新自我,成为教育产品设计者和教育产品项目经理,保持职业生命力并实现个人价值,笔者认为, 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靳希斌.从滞后到超前一20世纪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
[3] 张卫国,刘国辉.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述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6).
[4] Marschak, J. The economicsof language. 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135-1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