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育渗透

时间:2024-06-04

黄莉芬

摘 要: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 渗透 亮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66-0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小学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现行小学语文课本选进了大量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如何利用这个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1 教学语言,揭示审美教育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知识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语文课堂虽然不要求教师必须字字珠矶、句句似诗,但是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润泽孩子的心田,自然地与孩子交融。譬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得第一锤就敲击在孩子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2 利用插图,进行直观审美教育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不少插图,尤其是低年级。这些图画具有形式多样、线条清晰、色彩鲜明等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图画的美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对图画的形象美、意境美、色彩美以及课文语言美的感知,受到美的熏陶。如《桂林山水》是一篇诗意盎然的看图学文,教材运用引人的画面,优美的语言,向读者描述了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秀丽景色,使读者尽管未到桂林也会被课文描绘的美景所陶醉。但对小学生来说,单靠语言的描绘,是难以激发其审美情趣的。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根据学生审美直观性的特点,除了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彩图获得美的感染外,还应用幻灯、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课文一致的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学生创设一个直接刺激感官的美景,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直观认识,获得美的享受。

3 体验语言,进行直接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凭借。教学时,应当重视指导学生体验那些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之美。

准确的语言是美的语言,它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具有可信性。例如《少年闰土》一文对闰土的外貌是这样写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寥寥数语,便客观地写出海边农村孩子的特点。当闰土告知“我”海边的生活情况后,作者又这样写:“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显然这里的“新鲜事”指的是闰土的装弶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等,这些事“我”素不知道,因此感到新鲜。“先前”指闰土给我讲看瓜的事情以前。可见,作者反映客观事物时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也是令人信服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细细推敲,使他们悟出一个道理:说话和写文章时,要实事求是,语言确切,才有说服力。

鲜明的语言也是美的语言,因为它能够清楚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具有明确性。教学时,让学生体验鲜明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为人民服務》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在这里,毛主席利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精辟地阐明了人生的价值观念,语言是何等的鲜明。

生动的语言同样是美的语言,它能够具体而生动地描述客观事物给人深刻的感受,具有形象性。让学生体验生动的语言,有助于他们在欣赏语言美的同时感到形象美。

4 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对于审美性强的课文,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情境,把一篇篇无声的课文,创设成充满美感的形象生动的独特情境。或运用生活展现,或运用画面展示,或运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进“情”中,领入“境”里,增强学生喜、怒、哀、乐之感。如教《荷花》时,可这样创设情景:伴着轻音乐和教师语言的引领,学生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优美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碧玉盘似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一边听一边展开联想,仿佛置身于“荷花池”旁,眼前浮现一池荷花,它们千姿百态、芬芳迷人。再让学生用手摸摸那硕大的荷叶、盛开的荷花,去感受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最后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当作荷花,诉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与文本产生共鸣。在优美的音乐中,通过联想、想象,学生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5 巧用板书,陶冶审美情操

板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美,要求老师写得一手好字,简洁明了,给学生以美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触摸春天》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布局合理、设计巧妙、字迹娟秀,并配以不同色彩的板书,不仅使学生赏心悦目,对知识加深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化的书写技能,更能引起学生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美育,否则它将是畸形的。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语文课中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运用这种教学法,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活起来、一定会亮起来!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