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4-06-04

周礼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有一部分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如何建立和掌握一套加强“后进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必须结合中学生的现实生活,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积极探索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的途径,以有效地开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位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班主任通过保护自尊心,激发上进心,培养责任心,树立自信心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成因;对策

在《教育大辞典》一书提到:“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的表现不仅是学业成绩差,更主要的是品德不良。他有较大的影响力,通常是一班之“王”、一校之“霸”,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原因影响,往往落后面比较广。做好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班主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某教育专家曾感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如何帮助、转化这些“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课题。

一、造成“后进生”的主要成因

1.客观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因素的影响:其一,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导致家庭不和睦或父母性格不合,造成离异;其二,父母常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使孩子成了留守子女;其三,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终日忙于生意,只管生活不管教育。因此,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这些“问题学生”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一开始就造成了心理过分自卑,从而在学习上造成了障碍,影响了成绩,导致了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难,久而久之心理就变得扭曲,各种坏习惯也随之而来。

(2)中学教学的缺陷:长期的应试教育使绝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严重脱离了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群体,或是有问题的学生,从而导致“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过分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另外,教育教学管理上,许多有益的活动被限制,有些教师的工作过于简单、粗暴,常使工作出现偏差,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教师处事不全面,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社会因素的影响: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家长听之任之,老师也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另外,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抵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导致他们过分地追求物质享受,逃课上网,经常光顾歌舞厅和游戏室,甚至以网吧为家。这些“问题学生”既不上课也不回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主观因素在于学生本身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发育的阶段,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最为激烈,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还会产生学习焦虑现象。这些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出现了危机,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极度自私,藐视一切,自控力极差,感情容易受到挫折,容忍度低,表现为经常出走,打架、斗殴、自残,甚至轻生。可见,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极大,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谈,不知道心理的宣泄方式,非常容易产生抑郁和消极悲观情绪。

二、“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端正教育思想,改变工作态度

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改变工作态度,在思想和言行上慎重对待他们,一切不可因为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学好,何尝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何尝不想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问题学生”构成的成因,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寻找教育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保持与他们的接触、与他们的沟通,充分地了解他们,然后再耐心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缺点,使他们尽快转变过来。

2.就学生而言,要切实做好“四心”

(1)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初中“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2)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实施教育的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对其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集体打扫课室。抓住这个情况,我先对她进行耐心的谈话,既肯定她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她进行启发诱导,让她懂得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她勇于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配合教育,还安排班里干部对她关心帮助。使这个同学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她真情善意地关心、爱护,从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为,在班上更加热情地为集体做好事,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3)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培养他们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订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够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比较散漫,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经过观察、分析原因,进行耐心教育,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当他比以前遵守纪律,留心听课,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并让他当小组长,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根据他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选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4)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一是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二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三是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公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访问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四是争当“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概括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一心”唤“四心”,顽石变成金。

参考文献:

1.曹爱莲.中学班主任工作.杭州大学出版社(修订本).

2.冯远富.班级集体的建设(上下).人民日报出版社.

3.周湖北.新时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10大举措.

4.田晓娜主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5.差生原因及转化.教育出版社.

6.林振海,陈传锋主编.中学心理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藤县濛江镇第一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