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迟退休文献综述研究

时间:2024-04-24

林昊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

一、延迟退休年龄的文献计量分析

本文计量文献的数据来源是CNKI数据库,以“延迟退休”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4—2020年,检索时间为2021年6月,为确保计量文献的高水平和可靠性,选择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期刊中的CSSCI和核心期刊作为期刊来源。在进行文献统计和分析,并删除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文献后,有研究价值的文献共421篇。

对CNKI数据库中收集到的42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发现从2014—2020年我国关于延迟退休的学术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5年文献发表数量快速增长,2015—2017年增长速度极高,在2016年文献发表数量达到顶峰,全年共发表91篇,占全部文献的21.6%;2017—2019年文献数量有所波动,但有回升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延迟退休的相关文献数量平稳增长。从期刊发布机构来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延迟退休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达24篇,占文献总量的5.7%,其次为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40所来源机构,如图1所示。从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在《社会保障研究》发表的数量最多,有14篇,占总数的3.3%,其次为《人口与经济》《保险研究》《人口与发展》《西北人口》《调研世界》《经济研究参考》《经济体制改革》《人民论坛》《世界经济》《社会保障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纵横》《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如下页图2所示。

图1 延迟退休文献主要来源机构

图2 刊发延迟退休文献主要期刊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进展

基于上述文献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认真阅读主要文献,可以发现,延迟退休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延迟退休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否应该延迟退休以及延迟退休制度的设计。

(一)延迟退休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李琴、彭浩然(2015)认为,不同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意愿是不同的,应该分开研究,对于中国45~60岁城镇人口来说,他们延迟退休意愿的强烈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性别、技术职称密切相关,而健康程度与他们延迟退休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何圆、王伊攀(2015)认为,是否需要隔代抚育会影响到临近退休主体的延迟退休意愿,隔代抚育会提前主体的退休年龄,但是造成主体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效应。朱波(2015)认为,影响退休年龄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期寿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养老金制度。刘德浩、庞夏兰(2015)认为,收入水平、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养老金待遇调整率、贴现率等参数影响个人的养老金财富规模,进而影响个人退休决策。

(二)延迟退休年龄研究的争议

1.赞成或默许延迟退休年龄的观点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缺口和人口结构三个角度出发。

一是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张川川、赵耀辉(2014)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和OLS测算,认为高年龄段人口就业与年轻人就业是呈正相关性的,老年人就业不会影响到年轻人就业,反而还会提高年轻人就业,对年轻人的工资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工作经验、工作适应性、人际关系等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老年人与年轻人两个群体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劳动力,两者之间并不全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是根据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因素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弹性发展,老年人就业量的增加不一定就会抑制年轻人就业。阳义南、谢予昭(2014)通过对27个国家对比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并不会排挤年轻人就业。

二是从养老金缺口角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收支不平衡、个人账户空账等问题的出现,国内学者将目光转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目前来看,养老保障改革并不能有效地缓解养老金替代率与缴费率所涉及的养老金财务收支状况,而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可以(梁宏,2015)。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改善养老金缺口问题,实现资金盈余和降低职工的养老金缴费率(林宝,2014)。但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长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国家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辅助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熊婧、粟芳,2017)。

三是从人口结构角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导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升高、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通过寿命表法和模型生命表法测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65岁(舒星宇、温勇、宗占红、周建芳,2014),加剧了子女的赡养负担。如果仍然维持目前的退休政策,未来人口赡养负担将无法承受,国家必须要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将制止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年龄两大政策尽快提上日程(路锦非,2016)。

2.反对或暂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观点主要从民众意愿、就业、养老金问题等角度出发。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一边倒的民众,只要是与退休养老有关的政策,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根据调查,将近七成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唐钧,2014)。除了普通民众,也有部分学者不赞同延迟退休年龄。有学者认为是否延迟退休年龄不是取决于人口预期寿命,而是人口余命,而我国人口的平均人口余命变化并不大(乐章、刘二鹏,2015)。还有学者并不认同老年人就业会给青年人就业带来正面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老年人就业会阻碍青年人就业,两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工作替代性(龚海娟、陈进,2017),并且延迟退休仅能够推迟养老金缺口来临的时间窗口,一定时间内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规模,但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袁磊,2014)。

(三)延迟退休制度的设计

国家对于延迟退休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劳动者工作年限、养老金发放等问题,所以合理有效的确定退休年龄至关重要。我国目前采用的仍然是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年龄,这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求,对退休年龄的改革需要迅速提上日程,这就需要准确把握退休年龄调整的启动时机与时间跨度,开辟以允许劳动者延迟或提前退休为核心的退休年龄弹性化路径(张士斌、张安琪、宋金城,2017),充分发挥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效应,减轻养老保险支付迅速增长给政府带来的压力,建立缴费与受益平衡、考虑劳动力异质性的渐进式弹性延迟退休制度(苏春红、李齐云,2014)。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述评

综合所述,延迟退休是国内学者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学者对研究延迟退休所写的文献很多,研究基本覆盖了所有相关主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国内大多数文献是从群众意愿和人口学的角度出发,缺乏经济学角度。同时,国内文献很多是文献论述型,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相比之下要少很多,有些文献内容只是重复的概括国内退休年龄的演变历程、政策改革等,不仅说服力不强,而且内容较为枯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