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时间:2024-04-24

何 悦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2018年8月,***总书记在主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时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1],“一带一路”由此步入高质量建设的新阶段。本文梳理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明确新时期“一带一路”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探究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

(一)政策沟通: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理念

从2013年开始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和回应。很多国家从一开始的谨慎观望,转变为现在的积极行动,积极执行现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与沿线各国及区域间的政策标准。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0余份[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承载着国际社会诸多重托,商议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再平衡、经济体制改革和互联互通等现实问题的应对方案。同时,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契机、新动力。诸多事实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二)设施联通:开辟资源要素流通的新空间

在尊重沿线国家的主权和适当安全关切的基础上,中国加快形成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构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网络等各种跨国界的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标志。推进设施联通,让陆海空网变通途。具体体现在:第一,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成果造福普通民众;第二,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环境,促进东道国的发展;第三,创造国际经贸投资新机会,助推世界经济复苏。这些积极作用都反映出“一带一路”的区域和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作用,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费用显著下降,并能有效地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的有序流通和高效配置,实现互利共赢。

(三)贸易畅通:构建国际贸易投资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和区域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自贸区的网络化、贸易结构的优化、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张、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兴起。这一举措使得各国更广泛和更深入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问题凸显,沿线国家的经济运行也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中国与沿线各国一起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共同抗击疫情,促进双多边贸易的逆向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13—2020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由1.04万亿美元增至1.35万亿美元[3]。稳定增长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在贸易便利化、产能和装备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质量提高,使世界各国受益,为实现由利益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的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资金融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实践

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资金的融通,可以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并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起努力,积极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具体体现在:第一,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金融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第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发挥多边金融机构关键作用;第三,构建多元、包容的“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这些措施不仅为“一带一路”提供了优质、高效、透明、稳定的融资保障,同时也为维持世界金融治理体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

(五)民心相通:增进各国民生福祉的新贡献

“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旨在汇智凝心,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过上和平、稳定、富裕的生活而努力。九年来,各国在公共外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绿色发展和国际援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认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民意根基。具体体现在:第一,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科技创新;第二,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国际教育合作,不断开展援外培训;第三,文化交流合作形式多样,打造“丝路之旅”“中华文化讲堂”“阿拉伯艺术节”等文化品牌。“一带一路”不仅有效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明的互学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过程。

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国内:危机中育新机

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向国内传导,地方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受阻。近几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不如预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通过价值链、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向中国传导。由于外需持续疲软,全球供应链中断,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地区的外贸企业受较大影响,由此引发失业和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次生问题。中国稳岗位、稳就业和保民生的难度不断增加,社会民生领域面临着较大挑战。疫情全球扩散导致财政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调整。疫情外溢效应逐步体现,许多国家出台了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一带一路”项目推进在人员、物资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较强挑战。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多,重点领域改革仍需加力:涉外经济体制推行“放管服”的改革任务依旧艰巨;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市场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仍有差距;社会民生保障压力加大,资源能源短缺局面仍未改变。

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无法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和货物贸易国。强大的国内市场内需吸引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呈现反弹式增长,间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恢复。中国长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资、技术和人才储备,具有充足的后发优势,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强劲,正逐步转向高端研发及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窗口期。对于大多数沿线国家而言,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禀赋是其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比较优势,可发展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进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国际:变局中开新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复杂。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劳动生产率下降、产业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内部结构性问题加剧,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规则碎片化、圈层化、排他性程度提升。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等区域性自贸协定相继出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未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又面临着陷入衰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外部性特征明显,当前外部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跌至低位,导致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带一路”发展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整体上讲,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旋律,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网络,中间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基于信息流和服务流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北美、东亚和欧洲三大区域供需网络基本成型。经济全球化的新模式、新动能、新规则正在形成。全球产业链中多种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产成品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断供现象,对多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出现了产业本土化的倾向,把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作为重点,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经济运行安全自主提供保障。这些举措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呈现新态势,有助于中国发挥产业门类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中国在2010年的制造业产量上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所有行业类别的国家。同时,中国可以此为契机,倒逼自身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

三、“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

1.全力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优化陆上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项目为重点,在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立足周边国家,加快推动古巴、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不断深化与尼泊尔、缅甸等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双边促多边;积极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加强中欧班列品牌建设,优化班列开行布局及运营组织,提升班列经营效益。发展“班列+”模式,促进班列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2.深化与沿线重要港口城市的合作,畅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完善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海运网络。共享沿线重点港口国际物流信息,提升运输水平。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家港口建设运营,以港口带动临港企业发展,推动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3.扩大空中快线和物流体系合作,拓展空中丝绸之路。推动国际航空运输合作从双边转向多边航空自由化、一体化模式,充分释放区域航空市场潜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实现空中直航,增加与沿线国家主要城市的航线。

(二)提升投融资合作效益

1.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加快投资进程,优化出入境等各项手续办理流程。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健全海关合作与双多边合作监管一体化体制。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各类非关税壁垒,使进口环节的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2.健全金融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搭建融资政策框架。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和各类专项投资基金。完善信用保险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型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双边本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融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

3.拓展投融资新渠道。鼓励多边发展组织和沿线国家建立多双边合作平台,共同进行融资。通过PPP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积极效应,支持高质量项目的筹备能力建设。

(三)构建多元化共建格局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政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倡导者、推动者,要做好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行为的有效引导和管理。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的磋商沟通,有利于促进双向市场开放、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以及市场双向融合。鼓励各地政府因地制宜,为企业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真正做到开放合作、共建共赢。

2.发挥企业主体责任。鼓励沿线各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工业、资源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双边经贸活动,扩大对外交往,加强互利合作和技术交流。督促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增强合规管理意识,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