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视域下人才培养的价值与路径

时间:2024-04-24

韩晓菲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宝鸡 72013)

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致力发展农村农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统筹落实具体工作,补齐农村落后发展的短板,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上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就在于人才,只有人才资源充足,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所以,必须明确人才资源是首要资源的发展理念,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打通智力、技术、管理的通道,培育出实用型、专业型、乡土型的人才,真正做到集天下之才,使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尽善尽美。

一、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首先,由于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才外流问题在乡村极为突出,那么乡村振兴工作谁来干,就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有本领、干实事的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并且有理想抱负愿意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保障有人去执行“战略”,达到“振兴”之成效,也能一定程度上确保农村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二、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

(一)巩固发展成果,稳定农村经济

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就在于人才,有力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1]。虽然我们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但就农村而言,人才匮乏、人才难留、人才外流的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破解乡村人才短板难题,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对于科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降低能源耗损;另一方面乡村人才的壮大,可以科学解决农村基层治理、人文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路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水平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自然节节攀升。

(二)提供内生动力,夯实执政根基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就要做到“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这意味着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在选拔人才方面,坚持透明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一支勇担重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能力卓越的人才队伍,可以不断为党组织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强大,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办事效率,增加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众对党组织的自信心和信任度,不断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总之,在可靠坚实的人才队伍的支撑下,基层党组织工作会更加有序进行,党的执政根基也会越发牢固,战斗力也将持续增强[2]。

(三)依靠团结伟力,助力复兴梦想

从古至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发展人才、依靠人才、使用人才,这是我国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强大秘密武器。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我们从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艰难抗争;从土地革命运动到抗日救亡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转折;从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到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功绩再到致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一批批奋勇拼搏,敢为争先的有才之士。所以,大力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更是国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的培养必将凝聚团结伟力,托起“中国梦”。

三、乡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现乡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显著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

(一)人才素质和数量稍显匮乏

虽然在义务教育和农民教育的双重普及下,乡村人才数量较以往已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而言仍比较匮乏。据了解,在乡村举办的相关技能培训中,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参与过培训,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表示培训课程走马观花,且实用性不高,未能提高自身素质。并且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失,乡村人才数量也难以保证,存在用人难、难用人的突出问题,难以对乡村振兴事业起到有效支撑[3]。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轨

随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也相伴而生。以往培养人才所涉及的种植技术、土地经营管理等培训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但乡村没有就新兴产业组织系统学习,仍然维持现状。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不仅与缺乏系统安排的政府部门有关,也与农村人才的眼界局限有关,没有及时根据市场动向进行补充学习,一味地“坐等靠”,自然无法与实际社会需求衔接。

(三)人才流失大于人才供给

与城市相比而言,乡村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就业岗位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一方面,无法满足本地人才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导致人才大量流出;另一方面,没有吸引外来人口、本地大学生前来就业及定居的优势,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倾向于留在城市。而且,目前乡村的人力主要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优秀人才的占比就少之又少,人才流失速度远远高于人才供给的速度,自然无法对乡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4]。

(四)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力军就在于乡村人才,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系统欠缺科学整体的谋划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总体上还是不健全的。例如,政府对乡村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不够,政策支持不到位,无法有效地留住人才;很多地区没有考虑受众人群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一刀切”地进行培训,使得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乡村人才无法应对实际工作所需。加之对其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到位,无法聚齐人心,凝聚人力,乡村振兴工作效果甚微。

四、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途径

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要求,也是智力、技术、管理等要素得以畅通的必然选择。乡村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分级分类的原则,规范组织培训教育和管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一)继承传统型人才队伍:授人才

当前乡村振兴是重要工作任务,其能否顺利开展与人才队伍的完善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密切相关。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引进的人才在乡土融合度和稳定性上仍有欠缺。必须重视本地传统型人才的培养,培育一支留得下、挖不走、能力强的本土人才队伍[5]。

首先,立足本土经济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技术人才的培育计划,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和实地讲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双管齐下,培养一批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熟练操作的、经验丰富的“三农”人才。其次,优化工资待遇条件,稳定优秀的管理人才。本土人才有较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在待遇相对优化的条件下,更会扎根本土,为当地谋求发展。最后,在各种领域采取“传帮带”的措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再通过考核方式验收成果,尽可能多地培养实用性人才。

(二)构建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育人才

新型职业化农民与传统型农民相比,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素质的更新。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掌握着现代农业种植的相应技能,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形式取得相应收入。这个群体是真正的农业文明的传承者,因为他们将农业作为固定甚至终身职业,所以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需要重视这类群体力量,对其进行人才培养,积聚人才力量[6]。

1.明确目标导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本地中青年群体,对其开展在职教育、涉农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比如聘请省市级农业专家开班授课,利用“学分制”等学籍管理制度灵活教学,以农业知识为重点进行培训,增长乡村人才见识,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所适应的高水平强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队伍,为农村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2.建立实训基地。将一些当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使农民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能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度融合。

3.加强政策扶持。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认识到营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这一工作的基础性和必要性,在社会范围内鼓励和动员有资质的机构,为农民进行相关介绍服务,政府也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为乡村振兴培育可用人才。

(三)着力全方位引进人才:用人才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下大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羊”和主体力量,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才能激发乡村活力,在新时代取得新进步、创造新辉煌。所以要在当前的“三农”工作中,立足时代需求,大力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首先,精准引才。乡村振兴工作辐射范围较广、层次较多,涉及不同类别的人才。在人才的引进上,立足本地发展所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领导人才等人才,建立人才信息库,组建当地“智囊团”,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扩充人才储备。其次,吸引人才。一方面,可以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通过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人才返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村上现有优势资源吸引外地人才进村创业。比如以“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大家创业就业的积极性,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还可以适当布局产业园区,增强当地产业的集聚度,扩大人才引进的就业吸纳力。更重要的是,对本地区的特色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色”打造本土特色,创新农产品销售理念和模式,尤其可以发展直播人才,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大力宣传,提高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最后,要重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和动员党员干部回乡创业,带动更多有识之士和专业人才回到农村、建设农村、扎根农村。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留人才

只有让引进来的人才真正地留在乡村,才能切实发挥这部分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不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人才住房、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同时,还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让他们能安心创业,扎根农村。例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建立远程医疗、创新协同、巡回医疗等稳定机制,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不断缩小基础民生服务的城乡差距,真正打消乡村人才安心发展的后顾之忧。其次,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文化氛围。再次,提高人才的各项待遇标准,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教师体检、乡村特困教师资助等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乡村人才公寓、教师周转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重点去做的工作,其中所涉及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都需要人才先行,所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人才振兴促进全面乡村振兴。有人才,意味着有未来,只有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筑起乡村振兴的高楼大厦,才能绘制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