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时间:2024-06-04

文心

我国东海的“天涯海角”,就是号称“海上千山尽处”的嵊山——在古代,它被叫做“陈钱山”和“尽山”。嵊山,在历史记载中一直是“沿海藩篱”中的重镇。倭寇在万里风涛中见到嵊山,就知道接近中国大陆本土了……

不久前,本刊编辑带着小记者到嵊山小学采访——这是位于浙江最东面、每天被太阳升起的第一缕光芒所照耀的海岛学校。

从杭州市区,到同属浙江的嵊泗县嵊山岛,最方便的路线却是:先乘车到上海,然后坐船2个小时到嵊泗,再换乘从嵊泗到嵊山的轮渡(每天只有两班,一班慢船,一班快艇)。慢船3个多小时,快艇也要1个多小时。

这一路,兜兜转转。等到汽笛再次响起,我们终于在嵊山岛的小码头上了岸。开小面包车的货车司机,等待坐船出岛的游客,肩挑蔬菜水果叫卖的商贩,拎着篮子、货物的主妇,汇成挤挤挨挨的人流,一下子就把上岛的狭窄通道堵住了。嵊山小学的年轻校长贺幼鹏正站在高处,热情地朝我们招手。

读读《大海》这本书

拥有70多年历史的嵊山小学,依山而建,位于岛上日照充足、视线最佳的高处。上岛就是上山,只一条路。沿途,绿树菜园、各式民居错落有致;路边晾晒着大团大团的渔网、各种鱼干;席地而卧的慵懒家犬,相互依偎着享受阳光;视线随小路蜿蜒而上是碧蓝的天空,往下俯瞰,是一片嵊山港的渔舟桅樯……

真是山也味道,海也味道。

“在我们的教室里,每个孩子只要侧过头,就是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贺校长语调轻快,指给我们看围墙上嵌着的一个个玻璃展示柜,里面是渔具和老渔民用过的生活用品,“各种鱼钩、锚、缆绳、指南针……很多东西是手工时代用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是我们特意去渔民家里收集来的。”

1995年从师范毕业后,贺幼鹏就在枸杞岛等海岛上的学校任教,美术、语文、数学、体育……学校开设的科目,他几乎无所不教。2005年1月,他开始担任嵊山小学的校长。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嵊山小学开始打造海洋文化课程,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在课堂里融入关于地方环境、渔俗文化、海洋生命的教育,并组织开展了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贺校长捧起厚厚的档案盒,如数家珍:“大海是嵊山孩子最好的‘课外书。学校实验室收藏了很多海洋动物的标本,是我们的小小‘博物馆;教室的外墙、走廊上,有一个个故事框,里面介绍了箱子岙、塌东京、铁锚坑等民间故事;就连学生的成长手册上,盖的也是我们自创、自制的趣味‘海鲜章——课堂发言积极,奖一枚贝壳章;有特长、够出色,来一个‘霸气螃蟹章;犯了错误要警醒,看到‘鲨鱼章就要赶快改正……”

“这个海洋文化课程是新的,没有现成可参照的教材,老师们翻阅了很多资料和乡土文化书籍,再结合实际教学的摸索和经验,直到把20多本书读薄,整理出一份实用的校本课程。”

“我们的老师都很不容易。因为海岛交通不便,多数老师都有‘两个家,平时吃住在学校宿舍,一周或半个月才能回自己家一次,看看家里的老人、孩子。”

嵊山孩子的“山海经”

“三月三,三月三,太阳金灿灿!三月三,三月三,黄螺爬上滩……”

海边的孩子,特别真诚、热情。采访过程中,六(1)班的王安琪唱起了欢快的渔歌《三月三》、《拾海螺》。他们班有个集体的保留曲目,是一首当地的经典渔歌,悠长、拗口,只能用当地土话来唱。听在我的耳朵里,虽然只剩下婉转悠扬的曲调,却还是满满的渔家风味。

海边的孩子,是大海的亲密伙伴。冯晨晨、徐艺嘉的剪纸作品,曾在学校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她们拿出剪刀、彩纸,几分钟就变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螃蟹。同学们还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海洋里的各种生物:海哥巴(■■鱼)、章鱼、乌贼(夏梦璇特别强调:它们俩是不一样的!)、海豚、海马、黄螺、花雕鱼……

“我亲眼看到过水母!”潘薇曾经跟船去海钓,第一次看到了游动着的漂亮水母,“老师说,水母对生活的水质要求很高,这说明我们嵊山的海水没有被污染,很干净。”

沈珈羽最喜欢的是位于枸杞岛的二代沙滩,那里有很多贝壳。放学后或周末,海滩就是她和姐妹们结伴玩耍的地方。“现在到枸杞岛玩的游客多了很多,有时候我们会在那边捡垃圾,扔到岛上的垃圾桶里。”

周志豪告诉我,为了安全,这里的渔民一般不让小孩跟船出海。他的爸爸每次出海回来,身上都特别臭。如果爸爸运气好,会带回很多很多鱼,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妈妈就要起床,到市场上去卖鱼。他会帮着妈妈分拣这些鱼,还会把海马单独整理出来,“因为海马是可以做药的。”

陈佳乐的爸爸和哥哥都是渔民,经常出海,“(渔情)好的话,他们两三天回来一次。”难免独自在家的他学会了做饭,西红柿炒蛋和蛋炒饭是他的强项。他也曾经跟船出海一天,还试着学了撒网,可惜没学会,因为“渔网太大了,拖都拖不动”。那天,他们捕捞到很多斧头鱼,“我最喜欢吃斧头鱼,红烧、清蒸、做汤都可以,炖汤特别鲜。”

夏梦璇的期望,是出海的爸爸能平安顺利,给她带回漂亮的贝壳。

“嵊山的好处是海鲜多,现捕现吃。空气也好。我看到电视上的那些大城市,那么多车,那么多路,我走出去一定会迷路的。”王安琪好奇地翻看我带去的《小学生时代》杂志,问:“杭州是什么样子的?我听说西湖很漂亮,像我们的大海一样吗?”

这些梦想着成为美食家、画家、蛋糕师、导游、服装设计师的海岛孩子,他们的生活圈基本就在附近的几个岛上。在他们的出游经历中,最远的不过是去了父母亲在江西、安徽或湖北的老家,此外,就是轮渡那一头的上海。

“等我长大了,要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只要有一艘大船,从嵊山出发,就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我还是喜欢嵊山,喜欢大海。我想留在这里,做个美食家就好了。”

“那就当个导游呗,反正嵊山的游客这么多!”

“哈哈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