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杨穆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1600)
数字经济正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应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
从理论层面来说,在四十年间我国会计信息化历经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狭义)和会计智能化三个阶段。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进一步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完成共享4.0的转变,成为集快速积累企业经营大数据、实现数据赋能、决策支持和智能服务为一体的智能服务中心。按照智能财务不同的业务支持模式,可将其划分为核算型、管理型和战略型三个层次。
从应用层面来说,对智能财务建设的探讨尚处于碎片化状态。具体表现在财务领域中智能报账、智能核算、智能运营服务、自动报税以及自动化首付款等得以实现;财务预测、经营推演、风险量化、价值优化、决策自动化和信息推荐等可能的智能财务应用被提出;面向中小企业,为了解决智能文档识别问题的人工智能会计系统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等。
对当前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多数学者仅围绕着财务的理念和思路展开初步探索,在实践层面出现点状的尝试性探索,但鲜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智能财务的构建、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以及智能财务在具体运营中发挥出的价值进行探讨。本文创新性地从智能财务研究和实践的背景与现状出发,通过对复星集团智能财务构建过程的梳理,对智能财务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企业探索智能财务建设实践提供切实的指导和有益的参考。
从智能化发展进程来看,智能化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狭义的智能化,另一个是广义的智能化。所谓狭义的智能化,就是现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的AI(Artificial Intellegence,人工智能);广义的智能则可定义为在一般的领域内,电脑或者机器根据人类设定的规则做出一定的操作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两者的区别在于,广义的智能不存在进化的空间,它只能按照一定的指示严格的执行,其优点是理论上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确保百分之百的精确度,很少出现错误,而缺点则是没有自我进化和学习的能力。与之相反,狭义智能的规则并不完全基于人类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身在反复作业中学会的,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就类似于人类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主观能动的学习过程。因此,狭义的智能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可以学会新的东西。其所存在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与人一样AI会犯错。
多样化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是地域上,复星集团的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各地,因此其服务的客户也是全球化的。另外,一层多样化可体现在行业上面,复星集团业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包括旅游、影视、电子商务、金融、房地产、保险、养老、软件服务等各种各样的服务。因此,复星财务共享中心的客户种类可谓繁多。第三层多样性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复星集团的客户性质包括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非盈利机构,如复星基金会,党委、工会等业务也都在复星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核算。
复星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可为客户提供全口径、全周期的财务服务,包括了一般财务共享中心不会涉及的税务核算和税务申报,更加包括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同时也为其他的财务共享中心提供咨询服务。
何谓“1.5道防线”,即复星共享中心的管控职能。管控职能可概括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共享中心内部风险的管控,另一部分是对全集团财务一条线职能的管控。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复星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风险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关风险管控的规章制度往往无法应对不断更新的共享中心。复星意识到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基于此,复星将在过去共享中心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组织新老员工对其进行学习,使得风险防范意识成为一项工作技能。
相较于传统的财务部门而言,财务共享中心受到疫情的冲击幅度更小,这主要是因为常态化的远程访问和移动办公支持。具体来说,复星集团财务人员办公地点并不局限于集团内部,而是经常通过异地访问的形式来完成他们的工作。财务人员借助移动互联网以及终端设备对网页形式的系统和平台进行访问,包括工盘等,因此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个性化的办公环境。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成为企业恢复生产的主要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是由于脱离了正式办公场所后,对于员工的监督和管理成了一大难题,管理者认为员工居家办公无法履行应尽的义务,工作效率低下,而员工却认为自己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但以上矛盾,对于存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复星集团来说似乎要小很多,这源于其共享中心的工单统计系统和智能派单系统。一方面,工单系统可以准确地统计出每一天工单的完成情况,为管理者提供直观的数据,帮助管理层精确地了解员工工作的饱和度;另一方面,智能派单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统计将工作任务优先派发给那些工作量少的员工,以确保员工工作量的大体平衡。
根据复星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历程总结得出,共享中心的建设首先必须获得集团最高管理层的持续支持,这是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涉及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所决定的。复星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历经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人员集中、精细化分工、系统化以及智能化。
第一阶段,人员的集中。为发挥知识聚集的效用,在构建共享中心的初期复星集团召集了各个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人员,使其独立于原有单位,改变思考立场,真正做到从集团角度为解决集团问题而思考。第二阶段,精细化分工。精细化分工的关键在于财务工作的专业化,在专业化作业的过程中,为提高效率自然会力求做到标准化,形成SOP。第三阶段,系统化。在有前两个阶段的充分准备下即可考虑系统化,系统化即是将前两个阶段线下的业务转变为线上,将业务和流程重塑进行信息化和更进一步的标准化。在完成基础系统平台的搭建后即可进行最后的智能化阶段。在智能化阶段复星集团利用不断发展的AI技术去处理在系统化阶段无法处理的非重复的、非标准的业务,追求系统“自我思考功能”。
复星智能财务在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挑战在于其内在的固有矛盾,主要矛盾体现在服务和管理的矛盾、客户满意度、核算质量和运营成本之间的矛盾、个性化需求和统一操作的矛盾这三个方面。
对于复星智能财务共享中心智能产品选择标准的总结,同样给其他企业以启示。首先,底层架构的限制,是根本性的限制,是无法在后续智能财务实施过程中突破的,因此企业在选择智能产品时要了解底层平台的约束,了解有哪些东西是做不到的,这是否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进程。其次,要了解对现有业务的改变,这决定了产品最后的命运,一个产品对现有业务的改变越大,其被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小,被接受的难度就越高。反之若一个产品能够对现有产品的作业方式和作业习惯进行延续,则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最后,需要了解供应商的持续服务能力,这一点容易被忽视但十分重要,为了后续共享中心的开发和维护,应尽可能选择实力较强的供应商的产品。
在复星智能财务共享中心中,运用最广泛的是广义的智能化产品。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共享中心在逐步加强共享4.0的建设。
复星财务共享中心的智能化广泛应用于财务核算以及分析的方方面面,主要分为七大模块,即数据核对、会计引擎、审批引擎、人机交互、数据接口、单据管理和商业智能。这七大模块单独或配合使用,加速了复星集团的业财融合。以上述智能化为基础组合构建的会计核算模块、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和共享平台是共享中心的基础。
实时看板(移动端支持)是共享平台中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看板中实时展示了公司的内部情况,其中包括可以获得单据完成情况、报税情况等的数据。由图1可知,RPA(需要专门绑定电脑)是企业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应用,其优点在于与系统平台的搭建相比其开发相对简单,操作直观,成本低,并且不需要相关系统做出调整。其缺点在于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还不够简单,由于其模拟人的操作的特性使得其不够稳定以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开始选择使用RPA来获取数据、优化数据、验真数据、核对数据和做流程处理。由于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强大的IT后台和团队,上述中小企业所需的功能基本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和系统来完成,因此对于RPA的使用局限于团队无法实现软件开发的银行或者税务的对接、与供销渠道的合作和临时性的应急。
图1 广义的智能应用
从智能财务研究和建设的背景以及现状出发,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智能财务的定义,在实践层面以复星集团为例,研究了智能财务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带来的启示。本文认为,智能财务是运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模拟、延伸和拓展传统财务工作。智能财务涵盖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其目标是提升财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