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北北
《达·芬奇密码》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悬疑小说。作者丹·布朗同达·芬奇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将基督教的历史传说融进小说,因此他的故事不仅有寻宝式的解谜,还有基督教历史传说中的悬案,情节跌宕,直到小说结束才真正把谜解开。作者设置陷阱的逻辑非常清晰,一环扣一环,精彩绝伦。
■作家名片
丹·布朗 美国畅销作家,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曾是一名英语教师。1996年开始写作,先后推出了《数字城堡》《骗局》和《天使与魔鬼》三部小说,均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其中以《天使与魔鬼》最为成功,奠定了他在小说界的地位。《达·芬奇密码》是他的第四部作品,出版后成为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如今,丹·布朗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内容速递
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在法国巴黎出差,午夜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里,人们在他的尸体旁边发现了难以捉摸的密码。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合作,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他们发现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兰登无意之中发现已故的博物馆馆长是郇山隐修会的成员,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艾撒克·牛顿、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这无疑给他们增加了风险。兰登感觉他们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在这场足迹遍及巴黎以及伦敦的追寻中,兰登与奈芙发现他们在跟一位始终不露面的幕后操纵者斗智斗勇。他们必须解开这个错综复杂的谜团,否则,郇山隐修会掩盖的秘密,那隐藏了多年的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将永远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这个所谓的历史真相在小说结尾被消解了,读者看到的只是一个出人意料但又令人信服的隐喻性解释。
■句子控
*玩纸牌的现代人,有多少会想到纸牌的四种花色——黑桃、红桃、梅花及方块,是与圣杯有关的符号,并且它们的前身直接脱胎于占卜纸牌,即印有宝剑、金杯、玉杖与五角星形符号的四组牌。黑桃源自宝剑,即剑刃,代表男性;红桃源自金杯,即基督的圣餐酒杯,代表女性;梅花源自玉杖,即皇家血统;方块源自五角星形,象征着女神,代表女性。
*真相有时之所以难以被接受,是因为谎言听起来美好多了。
*接受我们无法证明却以为是真实的东西,这就是信仰的定义。
■节 选
兰登房间的电话铃再一次打破沉寂。
他拿起电话,迟疑地咕哝道:“喂!”
不出所料,正是门房接待员。“兰登先生,真抱歉,又打扰您。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您,您的客人正在去您房间的路上,我想我应该提醒您一下。”
兰登现在一点睡意也没有了:“是你把那个人打发到我房间的?”
“抱歉,先生,但像他这样的人……我想我不敢冒昧地阻止他。”
“到底是谁?”
但是门房接待员已挂断了电话。
话音未落,已有人用拳头重重地敲门。
兰登感到一阵不安。他匆忙下床,感到脚趾头深深地陷到地上的萨伏纳里地毯里。他穿上酒店提供的睡衣朝门口走去。
“哪一位?”
“兰登先生吗?我需要和您谈谈。”对方以尖利的、颇具权威的口吻大声喊道。他说英语有很重的口音:“我是中央司法警察部的杰罗姆·科莱上尉。”
兰登怔了一下。司法警察?这大致相当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
把安全链放好后,兰登把门开了几英寸宽的小缝。盯着他看的那个人的脸削瘦而苍白。那人极瘦,身着蓝制服,看样子像个当官的。
“我可以进来吗?”那特工问道。
那陌生人灰黄的眼睛打量着兰登,使他感到局促不安。
“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警务局长在一件私事上需要您发挥一下您的专长。”
“现在吗?深更半夜的。”兰登挤出一句话来。
“您本打算今晚和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会面的,是吧?”
兰登突然感到一阵不安。他和那位德高望重的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本来约定在今晚的报告后见一面,小斟一番,可索尼埃根本就没露面。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在他的‘每日计划中看到了您的名字。”
“但愿沒出什么乱子。”
特工沉重地叹了一口气,从窄窄的门缝里塞进一张宝丽莱快照。
看了照片,兰登浑身都僵住了。
“照片是不足半小时前拍的——在卢浮宫内拍的。”
凝望着这张奇怪的照片,兰登先是感受到恶心和震惊,继而感到怒不可遏。
“谁竟然干出这种事!”
“鉴于您是符号学方面的专家,且您原打算见他,我们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兰登看着照片,既恐惧又担心。那景象奇怪得让人不寒而栗,他有一种不安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年多以前兰登也看到过一具尸体的照片,也遇到了类似的求助。二十四小时后,他险些在梵帝冈城丧了命。这幅照片和那幅完全不同,但情景却是那样相似,使人不安。
特工看了看表说:“我们局长正在等您,先生。”
兰登没太听清他说什么。他的眼睛还在盯着那张照片:“这个符号,尸体如此奇怪地……”
“放置。”特工接着说道。
兰登点了点头,又抬起头来,感觉到有一股逼人的寒气袭来:“谁竟会对人干出这等事来?”
特工似乎面无表情。“兰登先生,您在照片上看到的……”他顿了顿说道,“那是索尼埃先生自己干的。”
■精彩读点
文化符号 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故事围绕着各种文化符号一步步展开,一开场便是艺术圣殿卢浮官、达·芬奇名画、斐波那契数列,紧接着,死海古卷、希伯来编码、郇山隐修会、天主事工会等让人目不暇接,蕴含了艺术、文学、数学、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等众多领域的知识。此外,小说中还用文字游戏的方式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神秘感,故事人物解读双关语、重组字母的环节充满了智慧与幽默,皆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改造 丹·布朗并非简单引用艺术史、宗教史等内容,而是在援引中适当改造。尽管各界对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人物众说纷纭,但普遍认同是一位女性的肖像画,而《达·芬奇密码》中兰登却对《蒙娜丽莎》的人物性别提出了疑问,大胆推测这幅画是达·芬奇的自画像,甚至说画中人是“雌雄同体”。作者将部分史实与小说家的虚构混杂起来营造一种虚构的真实,其间杂揉了悬念、凶杀、言情等通俗小说的叙事元素,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悬念与交迭 在故事紧张进行中,作者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干扰事件或人物回忆,配合主、副线交替行进,表面上缓和了紧张的节奏,却是暗流涌动,使得情节在下一刻更加紧张。于是,在悬念设置与交迭叙事的相辅相成下,故事情节张弛有度,读者时而精神紧张,时而放松却好奇心更盛,胃口被作者高高吊起。
■书虫笔记
近期终于把惦记了好多年的《达·芬奇密码》读完了,故事中的谜底仿佛夜路尽头的一束光,让你跌跌撞撞地走过全程,不畏惧道路险阻,为的就是拿到那束唯一的光明,即真相大白的那一刻。
“作品中涉及建筑、文献和艺术品、秘密仪式的描述,全部准确无误”这句提示让我惊叹,仿佛小说中写作的故事真实确凿而非虚构,这无疑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情节发展,我发现作者在城市建筑、符号学、密码学和宗教史方面有极深的造诣,每一个细小的线索犹如一颗颗珍珠,凭借作者的真才实学把它们串成一条耀眼的珍珠项链,令观赏者目不转睛。这便是布朗先生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少年π)
《达·芬奇密码》的确是一本逻辑性非常强、情节跌宕的书,虽然它的结局差强人意,至少我这样认为,因为在看到结局的时候才突然意识过来这只是一本小说罢了,一下子就把我从虚拟世界中拉了回来,毕竟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太过真实,关于隐修会,关于达·芬奇的名画,关于耶稣、玛利亚以及他们的子嗣,还有历史上真真假假的故事,我们都无从探究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喜欢结尾索菲的祖母对兰登说的那句话,她说:“兰登先生,那你就把你的那本书写完,继续吟唱赞美她的歌谣,我们的世界需要当代的吟游诗人。”
(肖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