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刘桂章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3)成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例1】(2015·山东东营)《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和巴黎公社有关;B项和俄国二月革命有关;C项和俄国十月革命有关;D项和纳米比亚独立有关。
【答案】C
考点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开始: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3)主要内容: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商业上,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例2】(2015·江西南昌)“它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解析】首先从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分析,可以排除D项。然后从“危机迅速消失”“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等内容分析,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考点三:斯大林模式
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主要途径:从重工业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
(3)意义:增强了国防力量,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背景: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内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特点:政治上,高度集权,忽视民主;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此模式的深入实施,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各行业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资源。
【例3】(2015·湖南株洲)“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弊端不包括()
A.经济计划统得过死
B.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C.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
D.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
【解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属于政治体制。
【答案】C
【例4】(2015·陕西)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的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数量时间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1928—1929年47035
1930—1932年46020~25
1933—1937年440~45015~20
1938—1940年420~43025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解析】根据时间“1928—1940年”分析,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领导时期,斯大林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表中信息表明,1928—1940年,苏联粮食人均产量和肉类人均产量呈现长期停滞状态。A项、B项和C项对表格的解读正确。
【答案】D
【归纳拓展】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何异同?
(1)异:①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②革命道路不同。俄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领导乡村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同: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endprint
【创新演练】
1.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3.图1是某国国徽,麦穗上缠着用15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成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飘带。该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苏联D.德国
4.下列对图2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
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成就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俄农民对当时的经济政策持什么态度?这一经济政策的名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列宁为改正经济探索中的“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重视哪一部门?在该部门苏联取得了哪些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济政策有过哪几次大的调整?反映了其经济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因此,答案为C。
2.A【解析】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3.C【解析】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4.B【解析】根据时间“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苏联处于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观察饼状图可知,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工业中处于第二位,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程度大大增加。
5.【答案】(1)不满的态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实行新经济政策。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3)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化强国。(4)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反映出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道路是曲折的。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