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时间:2024-06-04

沈洪满 郭淑艳

第一部分 考点分析

【考点一览】

【考点解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改革的实质:是社會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6.人生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①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②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②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归纳拓展】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3.人生价值观。

(1)主线:什么是价值、价值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

(2)核心内容。①价值评价问题: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②价值导向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价值取向问题: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价值实现问题: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易混易错点】

1.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简析: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因而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2.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简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简析: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认为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简析: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5.认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简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6.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简析: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简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8.认为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簡析:我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9.认为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简析: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10.认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简析: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1.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简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2.认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简析: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13.认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简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14.认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简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还需要利用好客观条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

【理论联系实际】

1.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

解读: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

***总书记2016年7月中旬视察宁夏时强调,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就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通过自力更生、辛勤劳动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解读: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大力弘扬李保国精神。

2016年6月,***总书记对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李保国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李保国被***总书记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他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事迹感人至深。

解读:中央号召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李保国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体现了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上,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体现了他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考真题】

例1 (2016·全國文综卷Ⅰ·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劳动关系属于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故②④应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中劳动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及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说法错误,排除①③。答案为C。

例2 (2016·全国文综卷Ⅲ·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劳动群众作为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部分,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正确;也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正确。②说法不妥,③不是原因,且②③说法不属于唯物史观,排除。答案为B。

例3 (2016·全国文综卷Ⅱ·20)1708年,清政府组织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历经10年成功绘制的《皇舆全览图》已达到很高的科学水平,却一直被作为密件珍藏于内府。反之,参加测绘的传教士把资料带回西方后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中国人。可见,《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

①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 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科学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和西方对待《皇舆全览图》的态度不一样,是因为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影响的结果,所以③符合题意;要实现《皇舆全览图》的价值,首先需要对它的价值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所以①符合题意;事物价值的实现既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又受主观条件的影响,且材料中并未体现《皇舆全览图》科学内涵的发展,所以④说法是错误的;《皇舆全览图》价值的实现受其自身和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等因素影响,而不是取决于其科学内容适用范围的扩大,所以②说法是错误的。答案为B。

例4 (2016·海南政治卷·18)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掏粪。这份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来具有价值的作品,这说明深入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①正确;价值观不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是否正确的尺度,②不选;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B。

例5 (2015·天津文综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解析:要注意运用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即唯物史观的知识回答。“稳增长、保就业”政策属于社会意识,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体现,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稳增长、保就业”本身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依据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例6 (2016·全国文综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解析: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价值观,明确了分析的对象是“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因此,解答时首先要说明什么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其次要分析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有什么错误影响;最后明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不利影响。

答案: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定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第二部分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从哲学上看,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在于

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人民群众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劳动是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持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更是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需要。这主要体现了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最近农业部决定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回答3~4题。

3.我国先天不足的农业资源禀赋,超多人口的粮食供给压力,使得耕地、水资源超强度利用,资源环境已亮起“红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主动应对生态资源压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从唯物史观看,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要尊重农民意愿,稳妥有序实施。要维护农民利益,对承担轮作休耕任务的农民给予必要补助,让农民有账算、收益不减少。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耕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④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政府这样做是要

①调整生产方式,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 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发展群众利益 ④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目前国务院已经相继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以及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等政策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唯物史观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抓住主要矛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③坚持以人为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遵循群众意愿,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改革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而且也要有评价标准。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抓改革成效,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上述评价标准的依据是

①改革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有愿望和利益 ②改革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③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人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 郑辛遥的漫画《头错一点,脚歪千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价值观对人们具有导向作用 ②在绝对运动中把握相对静止 ③重视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强调理想信念是由于

①坚定理想信念是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旗帜 ②理想信念越坚定,为人民创造的价值就越大 ③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④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前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他的事迹表明

①越深入社会实践,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特点。

材料二 在新常态下,质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我国将“建设质量强国”作为重大战略写进“十三五”规划,并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指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意义。

(2)“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培养工匠精神需要从青少年开始,请你为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想信念坚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路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不断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嘱托全党同志,无论顺境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共产党员应如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某校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结合实际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请你给出具体的建议。

(作者单位:河北乐亭高平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