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1.C 征集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动漫北京”系列活动都属于文化现象,②④当选。①是经济现象。③是政治现象。
2.B 抓关键词可知,书博会交易额逾40亿码洋,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众多用户下载APP,说明读者重视网上读书和学习知识,体现了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④当选。①说法太绝对。②与题意不符。
3.C 启动“百城千群万里书香”公益活动,使读者受益,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故①③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
4.B 通过这一展览使国人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培养爱国情感,也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故②④正确。①中“批驳中国威胁论”材料未体现。③与题意不符。
5.C 转变思维方式并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体现了①;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体现了②;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④当选。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A 通过开展这一公益活动,寻找、发掘、宣传 “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倡导孝敬长辈、自强不息、阳光向上、自立自强,体现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7.D 关键词“公益广告”“各重要频道黄金时间”“由情入理、深入浅出”,体现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故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8.D 材料显示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文化环境,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加以熏陶和培养,故选③④。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B 毒枭、毒贩的欺骗和诱导,使青少年误入歧途,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明星艺人因涉毒被抓的事件暴露出他们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缺失,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太绝对。
10.B 向青少年推荐优秀图书的做法,有利于青少年丰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故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②说法不符合事实。
1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举办“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人们能够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接受教育。②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活动,用模范人物的事迹所蕴含的人格力量感动人民,说明优秀文化能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举办“十佳孝老敬老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1.C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展示文化多样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明的是民族节日的文化价值,不选;文物对文化复兴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是原动力,故③不选。
2.A 材料主要通过民族舞蹈说明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舞蹈的文化价值,不选;④夸大了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不选。
3.C 材料通过戏剧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统一”,③中的“化异”均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4.A 材料主要说明网络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故③说法有误;网络可汇集文化资源,但不能创新文化内容,故④也是错误选项。
5.A 材料主要说明,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对于跪拜礼,应汲取其“孝”的精华,摒弃其糟粕,故本题选①②组合。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领会并继承其中优秀文化的内涵,故③不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起积极作用,故④表述不妥。
6.D 材料强调,唐代草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进而推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全部承袭传统文化”表述不妥,①不选;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实践发展,故③不选。
7.B 材料以“路”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汉字的演化既是一个继承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变化而创新的过程,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②表述有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④错误。
8.C 材料强调,有些地方创新文化便民惠民举措经不起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不会制约文化创新,故③表述有误。
9.D 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新情况需要文化不断创新,故②符合题意;二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资源、准备了条件,故④可选。①③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合。
10.C 材料反映的是,2016年春节期间,上海嘉定地区通过网络对传统文化庙会进行创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故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并没有因网络的出现而改变,故①说法有误;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④说法有不妥之处。
11.B 材料意在强调,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竞争,故②不选;经济发展是促进文化繁荣的基础,故④表述有误。
12.(1)①传统孝道作为传统思想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传统孝道融入现代价值观念可推动社会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中国传统孝道的本质在于维系家族的精神支柱,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材料强调,现代价值观念应继承传统孝道,这说明发挥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首先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善于将传统孝道转化为现代价值观念,这说明发挥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就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实现文化创新。
(2)①强化师承教育,说明要重视教育在文化创新中的独特作用。②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说明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③要促进中西医结合,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探索运用产业模式加快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说明要通过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创新。⑤探索运用现代技術加快中医药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说明要重视科技在推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13.(1)①针对汉字面临的危机,王选领军的团队攻克了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这体现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攻克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①《红色娘子军》吸收西方芭蕾的技巧,成就中西文化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②《红色娘子军》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这启示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D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排除②;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排除①。
2.B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全部内涵,④说法错误。
3.B ③与题意不符,排除。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的区别,而民族精神属于优秀文化,排除①。
4.B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排除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排除④。
5.C 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排除①④。
6.D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②入选。材料只谈到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而没有涉及文化的世界性,①入选,排除④。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②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⑤中华文化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必须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
8.(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工匠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深化和提升,契合了现实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品质。③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2)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甘于精雕细琢,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求变。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造。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⑥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外来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影响,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专题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B 题中漫画反映的是当前文化市场上存在的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具体表现,②和③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漫画反映的并不是文化作品单一的问题,也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2.C 根据***的讲话精神,①③符合题意。高雅文艺与通俗文艺各有其受众,只要通俗文化的内容是先进的、健康的,就没必要限制,故②错误。文艺思想有健康的,也有庸俗、落后的,故④中“各种”的说法不正确。
3.B 广场健身操舞在生活中逐渐普及,国家体育总局适时推出了“新国标”,这推动了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正确。材料同时也表明国家正在对文化活动进行管理和引导,③正确。“新国标”广场健身操舞属于现代文化,不是传统文化,故①不符合题意。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没有界定其性质和方向,故④错误。
4.C W市通过建设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了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故②③符合题意。题中的信息不是在发展文化产业,也没有发展通俗文化的信息,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5.C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要抵制西方文化,故①不正确。③属于经济领域中的对外经济活动,不符合题意。我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发展科技事业都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故②④符合题意。
6.C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主体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②和③符合题意。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价值观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不能对思想文化发展方向放任自流,搞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只会搞乱社会思想,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①观点错误。我国应与各国实现文化领域的平等交流与相互借鉴,通过加强宣传和传播扩大我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话语权),但是不谋求文化领导权(实质是文化霸权),④观点错误。
7.C ②④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的依据是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8.B 发挥工匠精神对提高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故①错误。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笼统地说“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不准确的,故排除③。②④正确回答了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强调发挥工匠精神的原因,符合题意。
9.C 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行为标准,古代君子赏竹爱竹,是把一种人格力量和文化内涵注入了竹子之中,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尊严的正直的人,①和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科学文化,②和④不选。
10.C “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强调要从现在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故①④符合题意。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但任何一方都不起决定作用,故②错误。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
11.答案之一: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①民族文化包含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对本民族的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能维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②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彰显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把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不加分析地视为普世价值,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③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时,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之二: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
①不同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才能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而在文化交流中本民族文化也会得到宣传和弘扬,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生命力。
12.(1)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2)①通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需要。②通过村民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③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通过比理想、比文化、比文明等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⑤对民居民风的建设,启示有关部门要正确管理,加强引导。
(3)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大力挖掘Z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进Z村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如从立足于实践的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B A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错误,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中对“第一高楼”的不同认识体现了世界观的不同,因此D不符合题意。
2.B 空间探月技术属于自然科学技术,因此属于具体科学,B入选。
3.A B错误,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体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A入选;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都不选。
4.D 试题要求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回答问题,A、B不符合设问要求,都不选;“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所有主要预言被一一验证”等信息表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因此C不选,D入选。
5.A 庄子认为,气是生命的源头,气是世界的本原,故庄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入选。
6.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C符合题意,入选。
7.A B中“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的说法错误,不选;D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发展的,A入选;C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8.B 材料信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①④符合题意,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9.(1)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D 题干的有效信息是,FAST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为人类寻找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提供了有利条件。前者是认识能力的提高,后者是新物质形态的发现,故①②④符合题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不是认识工具,故③错。
2.D 设计出新工具说明人的认识在实践中变成了现实,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提高癌症诊断率,反映的是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水平提高,造福了人类,故②④符合题意。正确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也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①错误。只有通过实践,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才能变为现实的存在,故③错误。
3.C 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不是意识本身,故②错。透过现象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是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故④错。
4.C “科学确定脱贫时间”,科学的本质是主观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动性搞主观主义,更不能搞数字脱贫。故①②④符合题意。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但具体事物运动过程包括过程的长度等人是可以改变的,故③错。
5.D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只是发现而没有创造物种,故B错。这一成果否定了“两物种共生”定义,所以A错误。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是科学实验活动,是基本的实践形式,既推动了认识的发展,也对原教科书定义做了检验,故D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发展,因而也有助于人们获得新知,故C错。
6.C 腐乳的营养源泉在于其自然属性,现代营养学和工艺的研究只是发现和开发了这些营养,故②③错误。
7.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②错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观念的东西,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是实践活动,故③错误。
8.C 王先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多次试验,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正确的间接经验也有指导意义,故③错。
9.B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既防止内涝,又充分利用雨水,减少地下水的过量使用,实现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优化,故②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故①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城市发展水平提高,故④错。
10.B “科学”谣言不是真理,故②与题意无关。错误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④错。
11.(1)①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体、客体和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历史和人民最终还是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客体和实践都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也需要更加成熟定型。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制度创新;立足中国国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要科学谋划,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要勇于实践,推进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也是社会变革。
12.(1)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就是事物的稳定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怎样改进,始终都必须抓住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我们要坚定目标自信,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力奋进。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应势而谋。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D 联系是客观的,①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错误。打造高速铁路网构建城市交通圈,建立了有利于事物发展的联系,实现了优化组合,②④正确。
2.A “海绵城市”通过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优化水资源的利用,体现了系统优化,选A。B、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
3.A 店里的餐具越来越脏,慢慢没有顾客登门,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也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①③正确。②④说法正确,但不是启示。
4.B 材料体现了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说法本身错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不等于都有优点与缺点。
5.D 铷原子钟、铯原子钟、被动型氢原子钟各有特点,我国导航卫星采用铷原子钟和被动型氢原子钟相结合的授时方式,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但不是主次矛盾具有特殊性,故选D。
6.A 对于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故选A。其他说法不符合漫画的主旨。
7.D 厉以宁提出“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的观点,是创新思维,没有体现综合性思维,①不选,③④应选。题干是解决问题,不是承认问题,②不选。
8.B 既有思维模式也有其积极因素,A说法不准确。客观实际无法超越,C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推动人类思维能力提高,D不选。
9.(1)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我国要重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积累。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我国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抢占先机。③抢占互联网技术的先机,要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互联网+物流,是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互联网+物流,把传统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发展新经济。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互联网+物流,可以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④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物流将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
10.(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房地产税需要进行试点,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形成基本的共识。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房地产税寻求最大公约数,还需要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应该开征。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开征房地产税既可以完善税制,还可以促进房地产价格稳定。②发展是普遍的,要抓住时机,促进飞跃。开征房地产税是大势所趋,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促进飞跃。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应该解决开征房地产税面临的诸多困难,促进发展。
不应开征。①联系构成发展,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我国目前开征房地产税的条件还不具备。②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开征房地产税面临着信息收集困难、利益调整的阻碍等多种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形成共识。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A 题干强调劳动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应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④说法不准确。
2.C 从题干材料可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C符合题意。A、B、D不切题。
3.A 注意题干规定性是唯物史观,C、D属于唯物论,不选;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不选B;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A。
4.B 从材料可知,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③应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②错误;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导向作用,④错误。
5.D 推动简政放权等改革向纵深发展,体现④;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体现③。简政放权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方式,不选①;材料中没有说明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不选②。
6.B 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户籍制度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其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所以①当选;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现了③;②是辩证法角度,不选;群众意愿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④说法不准确。
7.C ①说法错误,改革方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有正当与非正当之分,不是所有的都满足;②说法错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最终要靠生产力的发展。③④当选。
8.D “头错一点,脚歪千里”说明了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性,因此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所以①④当选;②③与材料无关。
9.B ②说法太绝对,不选;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而经济建设才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不选④。
10.D ①說法太绝对,不选;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它不是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不选④。
11.(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建设质量强国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建设质量强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供给和需求结构,引领消费,创造新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勇于承担责任。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进取。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④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2.(1)①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改造主观世界。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共产党员要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共产党员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①观看党史纪录片或上党史课,帮助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念。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展览,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③结合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