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父亲的声音

时间:2024-06-04

赵菱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很热爱阅读的孩子。

我让妈妈给我订了很多个练习本,一有空就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入迷地写着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门口盛开的火红的石榴花、一只蓝色翅膀的奇异蝴蝶、一潭池水里跳跃着的长腿碧绿的青蛙……

更让我着迷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人们的故事。

十三岁那年,我突发奇想,要去周围的村庄采访一些老人,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往事。如果把这些故事写出来,肯定会非常精彩。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他们都以为我在开玩笑,嘲笑我说,你只是一个小毛孩,谁会接受你的采访?恐怕还没进人家的门,就被赶出来了。

我说,我不怕,我要去!

只有妈妈支持我。她说,不管如何,孩子有这种好奇心,想做一件不一样的事,就是好的。

于是,一个星期天,妈妈骑着高大笨重的自行车,载着我出发了。

我们首先去的是一位单身的老人家里。

那是一座小小的泥屋子,简单得像孩子随意堆成的积木。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枣树。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树上结满了青红相间的枣子,给贫穷的小院增添了几分喜气洋洋的气氛。

老人看到我们,高兴极了,连忙把我们让进屋里。

屋里有几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老人正在喂米汤给他们喝。我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很少的米。我的心猛烈地跳起来,第一次知道,原来米可以少得数出颗粒来。

老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从我们见面起,他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

我忍不住问:“您一个人带这些孩子不辛苦吗?为什么不把他们送到孤儿院去?”

老人的回答非常简单:“他们从小被遗弃,没有父母疼爱,真是太可怜了。我没有孩子,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就是他们的爸爸!”

在采访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忙碌着,给孩子喂吃的,哄孩子睡觉,喃喃地哼着摇篮曲,总是微笑着,丝毫不觉得疲惫。

临走的时候,我用带来的那架黑白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这是老人平生拍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我第一次给别人拍照片。他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忙乱半天才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把孩子们一一抱到院子里的架子车上。他们依偎着茂盛的枣树,冲着镜头天真无邪地笑着。

真的,老人和孩子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天真无邪,结满枣子的枣树成了他们身后生机勃勃的背景。那动人的景象,让人眼睛湿润。

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于技术不熟练,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错,我拍的照片怎么也冲洗不出来。最后,留给我的,只有一张深褐色的底片。

拿着那张小小的底片,我几乎要哭了。老人对合影的期待是那么热烈,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

再次来到老人家里时,我只好把底片拿给老人看。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并没有失望,而是高兴地跑到阳光下,把底片对着太阳,认真地看了好久,一边看一边喃喃地说:“我们也有全家福了!我们也有全家福了!”

那张深褐色的底片,对着太阳,能看到几个细小的人影,紧紧地围着一位清瘦的老人。他们依偎得那么紧密,使那棵枣树看起来就像一座郁郁葱葱的树屋。

一个只属于老人与孩子们的枣树屋。

那天离开后,我不由地站在老人的泥屋外,久久地回头望着那个小小的院子,望着那棵高大葱茏的枣树,枣树上的枣子已经红了,随风飘来甜甜的清香。

每次来,老人都要固执地用竹竿打几枚枣子给我吃。那枣子真甜!

我冲泥屋轻轻地挥了挥手,心中默默地说着“再见”。

就在这时,我听到从薄薄的泥墙内传来响亮的声音:“一、二、三、四……爸爸,爸爸……”

原来老人在教孩子们说话!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些孩子身体有先天性残疾,也许终其一生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可老人仍然固执地教着他们,一句又一句,一遍又一遍。

那个声音是那么响亮,那么执着,又那么单纯。

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很久很久,我耳边还回荡着“爸爸,爸爸”的声音,直到写这篇文章的今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