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本期人物:亚历山大·弗莱明、恩斯特·钱恩、瓦尔特·弗洛里
说到青霉素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现代医学中普遍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用来对抗各种各样的炎症。可是这么厉害的药物被发明并用于日常医学的过程可不简单,它凝聚着三位科学家的心血,那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和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
弗莱明的意外发现
弗莱明是英国著名细菌学家,毕业于圣马利亚医学院,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军医的工作。在战场上工作时,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因伤口感染而无法继续治疗的伤员的死亡,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一种防止伤口感染的药物。
战后弗莱明回到了圣马利亚医学院,开始了防止伤口感染药物的研究。有一次弗莱明外出旅行前不小心将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过了几天,弗莱明回来了,他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葡萄球菌培养基。
“唉,怎么会有绿色的霉?”弗莱明皱起了眉头,“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他意识到这是一种十分厉害的霉菌,能分泌一种杀菌力极强的物质,把葡萄球菌杀死了。于是他将此霉菌分离出来,接种在肉汤里进行培养,又发现这种肉汤培养液即使稀释800~1 000倍,也能阻止葡萄球菌的生长,而此液给小白鼠注射又完全无害。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实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青霉素。
弗莱明的结果发表于1929年,但是这种物质既不稳定,又不能提纯,不能用于临床实验,因此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
得益于烂西瓜的诺贝尔奖
十年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虽然这离生产青霉素还差得很远,但弗洛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这段时间工作进展不错,买几只西瓜慰劳一下同事们吧!”想着,他走进了水果店。
不料弗洛里在挑选好西瓜付钱时,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忽然对老板说:“我要这一只。”
“先生,那是我们刚选出的坏瓜,正准备扔掉呢!吃了要坏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这一只。”说着,弗洛里已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
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40单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单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因这项伟大发明,弗洛里和弗莱明、钱恩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
(责任编校:阳晓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