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凝视生活
虽是大年三十,年味却稀薄得犹如冬日里云层下的阳光,让人恹恹不振。
我无聊地上楼,进了房间,无意间向楼下一望,看见一根竹子插在院子里。 什么时候多出这件稀罕物?哦,想起来了,这应该是爸爸从集市上买来的“摇钱树”。
按风俗,我们这里过年时,各家都要买一棵新鲜的竹子回来,插在院子里,美其名曰“摇钱树”,以期带来好运。 记得去年那棵只够到二楼阳台,今年这棵更高一些,已经到我的窗边了。 这棵竹子很新鲜,竹叶密集,竹梢向窗边弯下,以一种亲切的姿态把碧绿的诗意送过来。 风中,竹枝轻轻地摇,竹叶欢快地动,似乎在向我招手。
我走近窗子,凝视这棵竹。 竹身圆滑光洁,反射着青绿的光。 竹枝很密,“个”字形的竹叶层层叠叠,显得生机勃勃,似乎还带着大自然自由不羁的性格。 轻风殷勤地抚摸着竹叶,竹叶好像很享受,摇摆着自己的身体。 隔着厚厚的玻璃,我仿佛都能听到竹叶温馨的絮语。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凝视着眼前的竹子,我仿佛看见苏东坡对竹子近乎偏执的爱,仿佛看见郑板桥“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孤傲,仿佛看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这时,妈妈在楼下喊我,原来是要贴春联了。 只见弟弟兴奋地跑前跑后,又是搬凳子,又是送浆糊,又是递春联,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
“就像你小时候。”妈妈说,“那时你也是这么闹腾,不让你帮忙都不行。”
过年的气氛点亮了妈妈心中的灯,她让我在“摇钱树”上也贴上一个“福”字。 我凝视着那笔直的竹,忽然想到了爸爸和妈妈,心里不由生出许多敬意。 我把“福”字贴在竹身上,带着我对爸爸妈妈的祝福。
大门上的春联最显眼,又宽又长,笔墨酣畅,显示着一户人家的门面。 我站在大门外端详着:焕然一新的大门、祥和的小院、院里那棵高高的“摇钱树”还有明亮的玻璃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俗画。
画里的那棵竹子在动,还向我抛了个“媚眼”,让我不得不再次凝视它……
点评:
开篇设置悬念。
交代竹子的来历,引出下文。
写出今年竹子的不同寻常,为后文作铺垫。
点出“凝视”。
从外表到内涵,多方面感受竹子的美好。
再次“凝视”,引用自然,恰到好处。
生活场景的描写具体、真实。
反复点题,由竹子过渡到父母。
收尾简洁,耐人寻味。
作文考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广阔的天,飘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整体评价
文章选材独特,将一棵竹子作为“凝视生活”的触发点,从它身上看到生活的美好,角度新颖。文中的叙述描写围绕那棵竹,却不局限于那棵竹,由竹子到爱竹之人,由竹子到现实生活,衔接自然,收放自如。文章描写细致入微,融情于物,情感流露真实细腻,语言别致而富有诗意。
(尚庆学 评价)
凝视生活
在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如果你去凝视了,就会觉得困难,(甚至) 可畏 〔谓〕 充满了困难。
记得我上五年级时,有一天吃晚饭。 〔,〕 我第一次吃了鸡肉。 〔,〕 喊道:“好咸啊!”这时,爸爸拿起筷子,尝了一下。 〔,〕 说:“确实很咸。”爸爸一想 (,)原来自己把盐当作味精了。 没办法,只能将就着继续吃。 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六,我决定为家人做一顿饭,显示一下我的高超技艺。
到了下午做饭的时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显身手。 (我) 心里默默地想:加油啊,不就是做菜嘛。 我先把菜准备好,把锅刷干净。 下面就是打开煤气灶。 〔,〕 坐上锅,但由于太过急燥 〔躁〕,锅里的水还没干我就把油放了进去。 这些油就像调皮的小孩儿,在锅里蹦跳着。 〔,〕 吓得我连连向后退,〔。〕 过了一会儿,不知怎么竟然好了〔“竟然好了”改为“油溅得不那么厉害了”〕,这时放入切好的猪肝,翻炒,我一只手拿着铲子,另一只手握着锅柄。 谁知锅太重,差点儿打翻,我只好把它放在灶上翻炒,可是我发现这猪肝出了许多血水,不管了 〔,〕 放入洋葱,(继续) 翻炒。 可是洋葱也很不配合,老是那么硬。 那时不知道洋葱过一下火就行了,于是炒了很久,直到最后炒软了。“出锅喽。”我边盛边说道。 这时爸爸过来,说:“我尝尝这大厨的手艺……这猪肝洗干净了吗?怎么有血丝?洋葱这么烂。 〔,〕 比我做的还难吃。”听爸爸这么一说,下面几个菜我也不敢做了。 要是做了就是浪费啊。
这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可是到了自己做的时候却是如此的困难,因为世上所有事都是经过凝视、实践而来的。
点评:
开门见山,扣住主题。
叙事不够清楚。
此处可另起一段。
语言不够简洁。
描写具体,比喻形象。
炒菜的过程写得很详尽,但过于平淡,如记流水账。
爸爸的话说明这次炒菜失败了,与前文形成对比。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但“凝视”用得牵强。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 题目考查考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只要有心于生活,就能写出鲜活的内容。
审题时先要认真阅读导语,导语中先对比了“凝视”和“扫视”的不同,随后强调了“凝视”的意义,又列举了朱自清等名家因“凝视”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观察细致入微的,是用心良苦的,是深受触动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要聚焦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细腻的笔法去描写。 写“凝视”,切忌大而空,要把最感人的真情凝聚在一个物件、一个细节上,让无形的情变得形象可感。
具体选材时,则要从“生活”二字入手。 可以选择家庭生活,如,凝视妈妈头上的一缕白发、爸爸衣服上的一块油渍等,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可以选校园生活,如,凝视同学的书包、老师的评语等,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彩;可以选择课余生活,如,凝视电影里的精彩镜头、古诗词中的生动描写等,感受文字的魅力;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如,凝视花朵上的蜜蜂、河边的垂柳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此外,文题中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这就强调了作文时要写出真情实感。 但“凝视”的主体并不一定是“我”,也可以选择通过其他视角反映生活和感受。
就文体来说,这一题目选择记叙文和散文都不难成篇。
整体评价
文章记叙了一次做菜的经历,意在说明“看似平常的事,其实并不容易”。文章的问题很明显:虽然所写内容与生活有关,首尾也都点出了“凝视”,但事件中没有表现出“凝视”的含义,不符合题目要求。此外,行文中多处用词不当,标点混乱,分段不清,也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尚庆学 评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