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贺春阳
摘 要: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讲要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来源于自然,同时人也依赖于自然。因此,应该爱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含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运用与创新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闪光点。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就要树立哲学的四大思维。尝试从宏观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的四大哲学思维,从而寻找出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要素,以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156-03
“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衰则国家衰。”[1]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哲学思想的种子。面对当前的大环境,不仅需要我们用哲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还需要用哲学思维来指引我国的发展。要学哲学、懂哲学、用哲学,培养哲学思维,这不仅对个人有学习借鉴的意义,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意义重大。
一、唯物主义思维
世界是物质的,在这样一个由物质构成的社会有机体中,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同时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弄清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然后才能脚踏实地地开展各项工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坚持以实际为准从实际出发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信息量庞大且难辨真伪,诱惑大、迷惑强,这就需要我们守住一个准则,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始终坚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水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雾霾现象严重。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要想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经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尊重社会发展潮流,立足国情,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环境保护制度,国家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比如,不同的土壤适合种不同的农作物,土壤介于沙土和黏土适合种水稻,如果是纯沙土就不适合;人生病了,医生通过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不然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生活中我们饿了、渴了,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们会补充食物、补充水分,如果没有从实际出发,人的身体就会受到损伤。再比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确定了这个适合我們国家的制度。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家政策,都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只有把握住我国生态环境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二)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查研究是进行实践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入调查,更能保证事件的真实性,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方法。要更加贴近实际,就要深入挖掘,真正了解复杂情况,准确把握变化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政策并付诸实施。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比如教师想要了解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她就不能只是听别人介绍,还要调查研究,这样了解到的情况才是真实可信的;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只看数字、看报表,更需要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这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更应如此,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问题,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政策。如针对土地沙漠化,我们提倡要植树种草来防风固沙;针对河流污染,我们制定河长制度,指定专人保护河流;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共享单车等等。之所以能够制定出这些贴切的政策,是因为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
二、辩证法思维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如果想要更好地运用这个规律,就需要形成辩证思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这些都表现出了完美的辩证思维,彰显了哲学的魅力。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分析方法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很多政策的制定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面对不同的矛盾,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教师面对的都是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年龄相仿,但他们的性格特点却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个典型事例。还有就是,我们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壮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所做的决定、我们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从前我们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其实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两者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矛盾,因此***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通过矛盾分析法,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使之走向世界。
(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生态效益。找出了突出矛盾,牵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在经济发展上,抓住经济战略结构调整这个重点,同时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通过创新手段保护环境,实现了经济健康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充分利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体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当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能仅凭一个方面就做出判断,应综合分析这个人好的品质以及不好的品质,通过比较抓住重点,然后才能下最后结论。***总书记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现在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其实两者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但要想国家长久发展,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应抓住这个重点。面对不断变化和复杂的形势,***总书记始终坚持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个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三、认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观点最为重要。生态文明建设的魅力也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只有真真切切地做,才能得到更清洁的环境。
(一)运用“六大思维”指导实践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要立场坚定,不能有任何模棱两可或犹豫不决的态度。要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坚持用“六大思维”指导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用战略思维把握建设的方向,用系统思维把握建设的整体,用历史思维把握建设的规律,用辩证思维把握建设的重点,用创新思维提高建设的艺术,用底线思维坚持建设的原则。
在這“六大思维”中,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创新可以给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创新思维和实践思维是相通的。***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打破传统的循规蹈矩,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环境。他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做第一,敢于开拓新思路,勇于开拓新天地,敢于提升新水平,敢于开拓进取,不断推进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系统思维对于认识事物也具有重要意义。事物之间联系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慎重,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好系统的思维,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实践合理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践行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没有实践的理论就像是一个枯木,毫无生机;没有理论的实践就像一位盲人没有方向。将实践性思维或创新性思维融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做到知行合一。从古至今知行合一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从小就很聪明,熟读兵书,能说会道,这就是“知”,但是他很少去做,这就是没有“行”,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这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的负面例子。我们再举一个做到知行合一的正面例子,“华为”我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的企业新星的呢?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任正非做到了知行合一,“华为”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验,从不害怕失败,一次又一次的自主研发,最终实现了成功。“麒麟芯片”的研发成功,使中国的手机行业有了底气。众所周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管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读到,还是从现实情况中得出结论,都应知道这一正确命题是通过理论加上实践才得出的。因此可以得出,唯有正确的理论加上实践,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保护环境。
四、历史观思维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命题。因此,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的突出的位置。
(一)明确坚持人民是发展的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唯物史观的人,我国从建党以来就坚持以人为本。***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汶川地震,当时党中央就发布命令,要求各部门的第一要务就是救人,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领导人到伟大的逆行者,他们都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救治患者,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农村免除农业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全国实行义务教育,大学扩招,这些政策让更多的人获得了知识;社会开展法律援助,帮助更多的人维护了权益;还有公园博物馆免费开放、修建内环外环高架桥等,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等等,这些都是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同样,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把人民放在首位,之所以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打造更好的宜居环境,减少污染对人们身心的伤害,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真切切地融入群众,了解人民疾苦。为此,我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众路线并且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因此,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要尊重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
我国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总书记也曾说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3]社区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我国十分重视社区工作,面对此次疫情,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积极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帮助隔离在家的居民买米、买面、买菜。为此,***总书记还亲自慰问了社区工作者。这些都是走群众路线的事例,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要依靠群众,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做到人人懂环保,人人爱环保,发动人民群众投入到环保大军之中,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生态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哲学思维。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思想武器,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体会、深入学习。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体人民共同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3.
[3] ***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9.
[责任编辑 百 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