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李小娟+刘成英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音乐成长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丰富精神和生命。聆听和鉴赏是感受音乐的两种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了聆听和鉴赏的作用:聆听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品鉴和赏析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聆听;鉴赏
高校学生学习音乐,上音乐课,除了学会具体的音乐知识,掌握某种音乐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感受音乐。学生应当会从实际的音乐感受中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从深层次理解音乐,获得创造音乐生活的能力。高校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感受音乐、体验和表现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相关文化、艺术。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聆听是对音乐的尊重,也是音乐价值得到体现的必须过程。聆听是感受音乐的第一步,鉴赏则是在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之上的进一步要求。
一、聆听的作用: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传统艺术,无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何变化,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音乐有其自身的魅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离开听觉音乐的美将无法感受。音乐教育自然也应该重视對音乐的聆听,重视音响本身的美。音乐的感染力是通过音响传递出来,人们对于对音乐的理解很难一下子进入情感阶段。因此,在感受到音乐情感之前,音乐是作为知性对象而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使它变成感性对象和知性对象。聆听实际就是对音乐整体和局部的感受,听的过程是局部的感受,听完以后就可以对音乐整体进行回忆即整体把握。只有有了局部和整体把握之后才能对音乐进一步认识,进入音乐的情感阶段。
大量的聆听音乐是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聆听音乐当然可以繁复听喜欢的乐音,同时也要注意,应当有意识的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类型和风格可以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音乐。学生在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广泛涉猎音乐种类帮助自己开阔眼界。“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的聆听”。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的和民族的音乐有时并不能接受,这就需要老师做疏导、引导工作。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后老师可以逐步给学生建立起音乐评价标准,让学生逐步自我应用这些评价标准。
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繁复聆听。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分析音乐的具体表现方法,例如:音乐的种类,用何种乐器,采用什么节拍、题材、表现手段等等。聆听时可以带有一些动作、语言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做不仅抒情,而且可以提高表现力,增强对音乐的记忆。
在经历大量聆听音乐的阶段后,可以有选择地听。选择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是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或者民间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因为著名的音乐家在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沉淀后能够脱颖而出必然有他的精妙之处。民间音乐代表民族传统、习惯,最贴近人们的生活。聆听这类音乐可以更好的深入生活,传承民族文化。学生在学习阶段选择这些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有助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欣赏和体验能力,同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形成比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鉴赏的作用:提高音乐品鉴和赏析能力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从而得到劲射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鉴赏是音乐创作的终极环节,艺术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实际是未完成的作品,他需要鉴赏者的想象和联想以及相应的心理因素对其进行补充。
音乐鉴赏者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等够对音高、强弱、音色等有辨别力,能够感受到节奏、旋律、调式等变化。鉴赏音乐的能力要想提高,大量的鉴赏活动是提高的保证。高校音乐课程中赏析课应该解决这些问题。赏析课中老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聆听作品时能够集中注意力,不仅全神贯注的听而且能够尽量记住音乐的声响,使得转瞬即逝的音乐能给人留下鲜活的印象。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的乐音,这样在生活的点滴中都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作品来源于生活,当生活中的经历和情感与音乐描述相符,那么鉴赏者与音乐就能产生共鸣。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学生感受和辨别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将音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和满足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满足,让音乐更好的走进学生的生活。音乐中有生命的跌宕起伏,自然的轮回转动,个人的心路历程等等。通过音乐鉴赏,感受音乐内涵,丰富人生情感,扩宽眼界心胸。
三、总结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表现是输出,要想输出必须要输入,聆听和鉴赏就是输入。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鉴赏学生逐步吸收好的音乐,音乐的道路上必须有所积累,吸收也是积累的一种。从好的音乐中学到知识从而才可能进行创作。在音乐的世界里有自然世界的变化,有人情冷暖的感受,也有想象和憧憬。聆听中不断把握音乐的尺度,获得音乐欣赏的体验,从而使人感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和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2014年度凯里学院校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成果,项目编号:KZD2014010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 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杨丽苏. 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 管建华. 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4]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 人民音乐出版, 2005.
[5] 曾遂今. 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J].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6] 孙 瑜. 关于建立中国基本乐科教学体系的思考[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0.
[7] 修海林, 李吉提.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二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
李小娟(1963—),女,苗族,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刘成英(1969—),女,回族,凯里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音乐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