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4
付鹤青
【摘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作为干部考察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不仅对于建立适应形势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效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更直接,更有效地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健全;群众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
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是当前加强干部作风、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干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第六管理区纪委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这项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及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的作用问题;群众参与的范围问题;合理设置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内容问题;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组织工作问题;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结果应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评议的对象、时间、人员、内容、程序和结果的使用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制度的对策方案。
一、关于如何认识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问题
1988年6月,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方案》。根据中组部通知的精神,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建立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多年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作为干部考察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不仅对于建立适应形势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全面提高级领导班子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效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更直接,更有效地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关于如何扩大群众参与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范围问题
当前,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党政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有一些规定,但涉及到具体情况,许多方面不明确,特别是一般群众的参与,缺乏硬性规定,在工作中难以操作。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民主测评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二是对领导干部等次评定的标准不够具体,受主观影响比较大,民意在等次评定中的基础性地位体现还不够充分;三是干部推荐各个环节的责任还不够明确,没有充分体现责、权统一的基本要求。
在测评和评议范围的合理确定上一是要注重广泛性。把握好“度”的界限,范围过窄,没有说服力,范围过宽,会给组织工作带来困难,民意的准确程度也将受到影响。当前,重点要解决好范围不广的问题。按照统计学原理,只有样本达到一定量时,才具有代表性。有必要对参加推荐、测评的人数,确定一个最低数量标准。二是要注重代表性。除普遍意义上的上级、同级、下级外,应该有各方面的代表参加,特别要强调知情人的参与。三是要注重差异性。党政领导干部与部门领导干部,正职领导干部与副职领导干部,由于岗位职责不同,推荐、测评的范围,应该有所区别。
就具体的范围确定,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方面,管理区范围包括:班子所有成员、机关干部、作业站干部工作人员。各单位参加测评人员而言:单位人数较少的全部参加,人数较多的参加测评面应不低于60%。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还要有与其工作或服务直接相关的部门、单位领导成员以及职工代表参加。
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还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群众对干部工作不知情、知情面不宽的问题。一是对领导干部有关情况,包括年龄、履历等基本情况以及德、能、勤、绩、廉等,要定期进行公布,这样,有助于群众对干部平时表现的了解,有效防止和克服一些群众仅仅以道听途说为依据或仅从一般印象推荐和评议干部,也有助于群众对干部进行比较、择优。二是对空缺职位及其履行该职位的基本要求,要增加透明度,使推荐主体之间做到信息平等,群众推荐能够对号入座。三是群众对干部有什么疑问,凡是正当的要求,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机制,及时得到解答。四是对推荐测评结果,要选择适当时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向群众公开。同时,还要与考察预告制、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等配套制度的推行和完善结合起来。
三、关于如何做到合理设置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内容问题
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内容设置,目前存在的倾向,一是项目简单化,一般设置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五项指标。二是项目过于细化,有时把前面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过细的划分,多的有几十项指标。其实,内容设置应当强调三性:一是针对性。民主测评、评议的目的,主要是看干部的民意,看群众对他的认同程度和拥护情况,重点要突出群众关心的问题,如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群众意识等,而诸如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知识等,一般群众认定起来比较困难,应该主要通过组织考察等办法解决。二是适度性。内容设置既要细化、又不能过多,要做到既方便群众在测评、评议中对干部的优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差在哪些方面,又不使群众面对繁琐的指标感觉无所适从。三是层次性。就客体而言,管理区党政领导干部、作业站干部工作人员要有所区别;就主体而言,一般群众可以简化一些,领导干部可以相对细化一些。内容设置要突出特色,注意设置鼓励创新的指标。內容上可以设置问题性的指标,让群众评价干部的缺点和不足。要尽快研究制定职位分类办法、规范干部岗位职责,使内容设置建立在科学的职位分类和规范的岗位职责基础上,以增强针对性和科学性。
四、关于如何做好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组织工作问题
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在具体的组织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时间上,往往比较仓促;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一般由党委自行组织,缺乏权威性,其程序不完善;工作中大量的数据处理没有得到解决,有关纪律和监督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组织工作上,不论是民主测评还是民主评议,都应该由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主持,以增强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时间安排上,必须改变普遍存在的仓促行事的状况,应实行预告制度,提前一周将有关情况告之推荐、测评者,以便思考和酝酿,并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会。初步测评结论做出后,要反馈给干部本人,征求其意见,允许其提出异议,若干部认为结论与事实有出入,或者认为不公正的,组织上应给予解释,查证属实的,要在集体讨论基础上,对初步结论予以修正,向群众做出说明。
五、关于如何做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结果应用问题
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结果的运用,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用于“上”的方面多,用于“下”的方面少,范围不宽,力度也不大,许多方面缺乏刚性,有的甚至出现对结论合意就强调民意,不合意就强调党管干部原则的现象等。
抓好结果的运用,首先要对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结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工作中,常常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发生。比如,在推荐环节,很容易出现“度身定做”、“以人划框”的情况;由于人的心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会出现希望倒位子、希望更换有利于自己的领导等心理,而急于把干部抬上去、捧出去的情况。因此,对票数,要认真分析。如何做到不简单的以票取人,这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行“滤票制”,即对得票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干部在不同群体中的认同感进行深入分析;二是确定幅度,对得票多少,不简单地用绝对数,而是划分一个区间,避免因票数接近带来的难以决策的现象发生。对各等次票数的决定,我们认为:如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得优秀票要达到50%以上,得不称职票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即可认定为不称职。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作为干部考察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不仅对于建立适应形势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效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更直接,更有效地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