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当下女性独立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4-06-04

刘梦晓

【摘要】女性独立与女性主义、妇女解放有着千丝万缕的各种联系,当下女性独立的现状有令人欣慰的欣欣向荣之景,也有让人担忧的困境。究其原因,与影响中国的历史大事件(如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女性独立之路必定不會一帆风顺,但肯定是前途光明。本文从社会对女性独立的表现出发,浅析了当下中国女性独立的良好发展势头和遭遇的困境以及各自原因。

【关键词】女性独立;女性主义;当下中国

女性独立,官方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的理解是,在女性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学会和男性一样生存,相信并以追求男女两性的平等为目标。

综合当下社会宣扬的独立女性的各种表现,也就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两者缺一不可。经济独立是基础,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谈独立,那简直就是在蔑视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可见其经济独立的重要性。相比于一份任意简单的工作就能给女性的经济独立,对中国女性而言,更难的也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精神上独立的女性,是拥有自己的做人的原则,拥有自己创造快乐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创造安全感的能力,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我们追求精神独立,也是要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靠别人施舍关怀而体验快乐,而且我们不仅自己可以创造快乐,并能给别人还能带去快乐,获得离开谁都能活的精神自由。

妇女解放、女性主义与女性独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女性独立是在妇女解放的大背景铺垫下、在女性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故此,可用衡量妇女解放的标准(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和意识五方面)来看待女性独立的现状。政治上我们已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在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经济上有相对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就业领域、就业率、就业层次都在不断完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女性已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女性的受教育状况整体得到极大改善;婚姻上我们已实现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基本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意识形态中绝大部分人们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树立起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多的父母对“生儿生女一样好”的政策提倡用行动来证明和拥护,整个社会开始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究其女性独立这些良好势头发展的背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五四运动使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女性主义,“女性也是人也要有独立的人格”的发声使女性独立有了受众;而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男女平等的法律使得女性独立有了国法的保障;在集体经济家庭记工分的时代背景下,“妇女能顶半边天”“要把妇女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使得女性得以走出家庭,给女性独立的基本要素——经济独立开了先河。第二,原生家庭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显得越发脆弱和不稳定,女性的经济收入能够为家庭提供一份保障,其独立性得以彰显。第三,计划经济使得很多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得到女儿的父母,把全部心血和资源放在了对女儿的培育上,使得很大一部分女性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成长环境。第四,大众传媒对独立女性的渲染和“提倡”(不知能否算提倡,因为很多传媒“提倡”的背后渗透的仍然是男权话语主导权),使得女性愿意为了追求独立不止前进的步伐。

不管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还是激进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阶级,即西蒙·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女性在方方面面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我认为,女性独立受困的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受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父权制”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性别结构和中国女性的地位。这就造就了女性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主要表现在:依然在自己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上迎合着男性的目光和喜好,自觉的把自己置于被观赏、被消费、被支配的附庸位置。社会赞同的女性形象通常是温柔、贤惠、顺从的圣母玛利亚。当我们打开电视或翻阅报刊总会发现男人常被塑造成拥有权力、财富和智慧的成功者,女性则通常以三种形式出现:靓丽婀娜的美女、温柔贤淑的妻子和任劳任怨的母亲,其社会角色定位缺失,致使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通过传媒进一步固化,这种由性别角色规范带来的女性气质的过度宣扬与弥散势必制约女性独立与发展。其次,片面解读西方女性主义关于女性独立的思想。西方女性主义是在革命的暴风雨下成长和发展完善起来的,这与我国缺乏这片土壤直接接受外来传入的“空中楼阁”女性主义不一样。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给性别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妄想通过极端的“女性优于男性”的思想行为来对抗女性独立路上遇到的困境,这种“女权癌”实质上也阻碍了女性独立的发展。要承认两性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差别,平等互补,相互学习。这种新型的两性关系才能不仅造就女性的独立,也是解放男性。最后,男女两性在经济收入来源上的差距是女性独立受困的经济原因。劳动性别分工的固化使得许多收入和认可度都高的职业长期被男性占据,市场经济使得原本在教育、就业上就不占优势的底层女性被更加边缘化。

无庸置疑,在女性独立的过程中,除了与男性一样要冲破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束缚,还要冲破因性别而带来的盲目束缚,使女性成为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自由人。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两性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2] 卜 卫. 媒介与性别[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3] 沈奕斐.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 何 迪. 妇女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 2000(09).

[5] 许 慧. 中国女性独立人格塑造的哲学思考[J]. 商丘师范学院院报, 2004(04).

[6] 华 昊. 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D]. 苏州大学, 2012.

[7] 史 界. 新时期妇女解放与实践研究[D]. 新疆大学, 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