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

时间:2024-04-24

黄琳

摘   要: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育教学中,以数智化为背景,通过实体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相结合,专业集群教师共同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专业资源平台,全面升级“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对培养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智化背景;虚拟教研室;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107-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教学改革中,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此外,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各专业教师进行跨学科、跨区域开展教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满足数智化时代对人才培养高质量的要求,传统的教研室需要轉化建设思路、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模式。

一、传统专业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特色不强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完全立足于本校办学定位、不能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许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很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出现人才培养供给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数智化背景下企业的岗位需求。

(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全面,信息技术应用不强

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相较滞后,不能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课程讲述较少,未能及时将相关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缺乏专业知识的前沿性、科学性、时代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三)不能统筹规划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不充足

很多院校的教学资源均匀分布,共享的教学资源比较单一,而且各院校之间往来较少,造成各院校之间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不能满足教学资源多元化的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院校的教学团队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其中资深教师虽然教学丰富但是理论创新相对薄弱,青年教师创新能力较强但是企业实战经验相对较薄弱,因而使得教师不能准确地将企业人才需求和数智化信息手段很好融入到教学中,造成目前仅靠校内自有教师很难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情况。

(五)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不全面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缺乏与思政育人全链融入、同向同行的考核评价设计,难以评判思政育人效果。与此同时,在专业课教学效果评价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轨迹的考核体现不完整。

二、数智化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

(一)搭建智慧平台,优化科教融合的生态环境

1.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要以智能平台为依托、以技术和市场为导向。智能平台的建设,首先要优化学校的基础信息设施和网络设备设施,从硬件设施到信息技术的优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度融合。其次要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沙龙为智能课堂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最后,智能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优化线上线下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智慧课堂高阶性思维的养成。

2.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利用多层次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知识的积累、素质的养成以及能力的生成等情况。

3.智慧课堂的开展要时时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使用新技术辅助教学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增加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具体来说,应利用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师生实时对话、情感交流等技术在师生之间创造情感认同和依赖,使教与学能够产生共鸣。

(二)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合作交流的文化环境

虚拟教研室具有开放、共建、共享的特征。专业集群教师共同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将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合作交流的文化环境,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依托MOOC、在线学堂、微视频等在线数字资源,与同类高校、政府、企业合作,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合作交流的教育云平台,实现多方协同育人的宗旨;另一方面,将思政教育、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丰富思政教育手段和方法,增强网络时空教育效果,提升数字化资源质量。

2.加强教学名师优秀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企业先进和学科前沿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为一线教师创造教学研修培训活动,促进教师资源共建共享。

3.构建合作的教研文化。在虚拟教研究室中,教师共同制定教育理念、教学愿景和教学目标,以此提高虚拟教研室中教师合作的动力。另外,教师的科学研究要引起重视,通过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利用集体智慧,在积极发挥自己主观主动性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三)提高教师素质,营造健康稳定的育人环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既要具备在线教学的基本技能,又要具备熟练操作在线教学平台的能力。否则就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今教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智慧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教学沙龙、访企拓岗、学术论坛等教研活动,促进各院校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制定保障机制,确保虚拟教研高质量发展

在虚拟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经费不足、师资管理模式不统一、沟通不顺畅、科研成果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經费短缺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传播教研的科研成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及保障机制必须要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有效的制定,确保虚拟教研室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等进行监控、评价、指导,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2.全面完成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改革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等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教学环节实行闭环管理。

3.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以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

4.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联络会,定期对毕业生学生跟踪反馈;建立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的外部反馈机制,通过外部反馈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全面升级“双师型”教学团队

基层教学组织要将行动与思想统一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引进政府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专业需要不断加强基层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举办“课程教学设计大赛”“线上教学能手大赛”“课程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持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充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的引领作用,以一流课程、课程示范课程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各基层教学组织要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沙龙活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材建设等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育素养与职业能力。

三、数智化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路径

(一)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将信息化平台优势应用于实体教研室功能,搭建虚拟交流平台,邀请本校其他教研室教师、本区域院校以及省外其他院校的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交流,邀请专业集群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实践条件建设、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等研究主题中进行研讨交流。目的就是通过实体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平台,共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开展“卓越教学研修沙龙”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定期组织线上、线下虚拟教研室师资培训活动,积极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修、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形成协作开发课程、共享资源协同育人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有力助推“三全育人”协同效果的提升。充分发挥专业集群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有效的育人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与此同时,依托“卓越教学研修沙龙”,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设计、课程思政育人学情分析、思政元素挖掘与优选、思政元素融入方式选择和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等主题研修工作坊,形成开放式的研修模式,为提升教学团队思政育人综合能力搭建平台。

(三)优化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共享数字化资源

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共建政校企远程互动课堂,让政府企业专家进课堂或者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进企业,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依托数智化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慕课、微课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聚焦学生学习效果,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等作为观测点,建立全面、可量化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的作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将高水平教师的教育资源纳入到虚拟教研室的教育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各高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的优势,打造专业群和课程群的特色,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共享数字化资源。

(四)聚焦课程建设,构建全维思政育人框架模式

依托各院校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引导教师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协同创新。课程设立上要充分结合思政育人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理论基础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全维思政育人能力框架体系,形成“一点、两线、三面”全维思政育人新模式。全维思政育人模式的根本任务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使学生在完成知识积累和能力生成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严谨的法律意识、厚重的人文修养和家国情怀,树立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以此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获得更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五)构建“全链化、高阶性”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为出发点、以过程与结果并重为原则,将育人效果评价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链条,在过程性评价中重点关注“态度养成”“过程体验”和“思想渗透”。在结果考核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生成”和“价值引领”全链累积效果,促进学生“理论聚焦度、逻辑严谨性和视角创新性”的思维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生成。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全链化、高阶性”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全维能力的生成。

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为成果导向。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打造资源充分共享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立综合化的教学模式与资源平台。全面升级基层教学组织,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打造特色专业与特色课程品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贾义敏,焦建利,等.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91-97.

[2]   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64-69.

[3]   韦杰,黄英姿.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

[4]   胡健,陈后金,张菁,等.依托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北京交通大学“双培计划”为例[J].北京教育,2018(5).

[5]   何晓瑶.论建构地方本科院校新文科应用型课程体系[J].高教学刊,2021(6).

[6]   王君,董明利,娄小平.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8).

[责任编辑   柯   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