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价值、困境、路径: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晶晶 高加友

摘   要: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智慧安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安防治理效能成为国家数字校园建设的时代要求,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实需要,成为师生安全获得感的实效性体现。但是目前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仍存在实操性少、适应性弱、联动性差等短板,需要从坚持服务师生为中心、构建安全共同体,强化科技赋能法治保障、构建治理新格局、保卫队伍“适应性转型”、建强主力军队伍等方面提升治理效能,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147-04

高校是我国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是我国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安全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已经向综合化体系演变,防盗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辆门禁系统、保安人员巡更系统、GPS车辆管理系统和110联网传输系统等一站式管理平台的搭建,成为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智慧安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高校保卫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和创新安全治理模式,打造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安全治理格局,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的价值意蕴

智慧安防的建设意味着高校安全模式发生了变革,高校治理更趋向精准化、高效化、科学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各类安全稳定事件易受关注、易成焦点、易生变化,预防和处理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工作难点。新形势下需要保卫部门更好履行自身职能,为校园的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提升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显得十分重要。

(一)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是国家数字校园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同时,要对“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做出战略部署[1]。《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与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我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基本建成,我国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已接近100%,智慧教育将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数智技术为驱动,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校安防建设是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有机内容,智慧安防是智慧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智慧安防治理效能的提升有利于为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有助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建设。

(二)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实需要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必须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必须教育引导全体师生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养师生守护国家安全、注重自身和校园安全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良好的成长空间有助于师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報告统计显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 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2]。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内外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加大,高校保卫面临的环境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必须打造数字化智慧安防保卫体系,升级立体化治理效能,以预防为核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专业化水平,大力建设以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安全保障体系,筑牢高校安全的防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三)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是师生安全获得感的实效性体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高校而言,坚持以师生为本、服务师生、造福师生,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与师生美好生活需紧密结合,是教育的初心。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升是不断提升高校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利用智慧安防系统大数据平台,在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的敏感时期和时间节点提前做好预案,切实降低事件事前发生率;在安全事件的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做出科学研判,切实减少事件发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势,通过门禁系统、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校园一卡通等数据的共通,在减少事件调查周期的同时提高事件的破案率,使师生获得感更满足、幸福感更持久、安全感更有保证,进一步提升师生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的复杂化,高校智慧安防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校园内外互相渗透的情况下,对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不足,实操性少

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在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安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4个层次[3]。目前,高校安全文化氛围营造的主要表现为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缺乏可持续性。第一,目前高校主要抓住开学季、毕业季、“国家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等重要节日节点说教式地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安全教育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开展活动。第二,缺乏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和技能培训项目,如缺乏在逃生演练、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帮助师生提升在危机发生时的处置能力。第三,安全教育未全部纳入大学生必修课,且安全教育往往只是一次性的、间断性的,缺乏跟踪和考评,导致师生的危机警惕性不足。

(二)智能化应用水平不高,适应性弱

大数据时代,智慧安防治理的前提是数据在各主体间的流动和共享,尤其是对当前校园安防数据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数据整合共享难度增大。在数据采集时,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需要借助智能技术转换成便于识别的格式;数据存储时,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无法适应数据的混合处理要求;数据分析时,需要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而,目前高校智慧安防缺乏配备齐全的快速的数据处理设备、统一的控制平台、便捷的终端装置对安全风险隐患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分析、充分挖掘、发现诉求等,制约了智慧安防的高效实现。其次,智慧安防治理还存在主体不清、路径单一、被动应付、协同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

(三)预警防控应急能力不足,联动性差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慧安防的更新迭代对安保队伍、安防设备、管理思维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目前高校安保队伍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高,对智慧安防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不到位,并且人员数量的不充沛以及学校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安保队伍的发展,加之固化的传统安防思维难以及时探索新思路和采取新方法。其次,近年来高校安保呈现与物业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新发展趋势,中标外包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学校发展的磨合期限、队伍综合素质、市场变化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高校安保的服务质量。再次,高校对各类风险的预警防控应急能力不足,在面对各种新技术、智能化犯罪时,由于对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了解不深入,对师生的行为、思想信息掌握不到位等原因,高校在提前感知、及时预警、精准防控、应急措施上显示出被动性和局限性。最后,高校各部门院系各自为政、师生参与度低、内外协同能力弱,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互助,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无法确立,导致在发生事件时常常出现处理周期长、破案率低等现象。

三、优化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进一步提升高校智慧安防治理效能,是时代所需、发展所系、师生所盼。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论述,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坚持服务师生为中心,强化科技赋能、法治保障,建强主力军队伍,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服务师生为中心,构建安全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是以师生为核心,从高校的整体性出发,明确学校的愿景,使其成员获得确定感和安全感,从而获得归属感[4]。即在校园安全的政策制定、预防、处理等方面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自下而上的参与,通过真诚沟通、用心服务来提高保卫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安全治理的核心是师生,师生既是安全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服务的对象。以师生为核心来处理新形势下校园内发生的安全问题,引导和规范校园生活,加强智慧安防治理体系建设,从而为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第一,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安全观,通过嵌入式、融合式、参与式方法,把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二,让安防宣讲入脑入心,实现安防教育从理论研究、课堂说教到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演习体验等相补充、多途径的转变。第三,融合新媒体、新技术,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等建设,形成良好的安全网络阵地,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科技赋能法治保障,构建治理新格局

在“互联网+”背景下把握新形势,正视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舆情等新问题,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建立新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实现智慧安防的机制化、常态化,着力提高对各类风险的发现、防范、化解和管控能力,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此外,应进一步完善智慧安防新模式,健全实战化体系,不断提升安保工作智能化水平,培育战斗力;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直接连接渠道,协调各参与主体,运用数据管理推动科学决策。

首先,打造一站式校园智慧安防中心。学校要将现有安全系统进行整合,建设统一的校园智慧安防大数据平台。通过搭建基础设备、网络升级改造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加工手段,提供专业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智慧安防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有效提高学校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配套研发移动端系统,使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查询、录入、传递等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同时确保及时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及应用。其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校园治理新格局。共建要突出治理体系和制度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共治要突出全员参与;共享要突出治理成效惠及全校师生。将高校教育与法治教育深层次结合,引导全校师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循序增强师生法律意识,提高师生法律常识,将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主动参与学校安防建设,并启发师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法律,产生持久、稳定的教育效果,为高校提供整体的、一体化的、无缝隙的安全保障服务,以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感。

(三)保卫队伍“适应性转型”,建强主力军队伍

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仅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事情,安全保卫队伍涵盖保卫处安保人员、全体师生、校外警务人员,他们是智慧安防建设的主体力量,对智慧安防效能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加强校园警务力量建设。注重对现有专职安保队伍的培训,在传统保卫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加强大数据发展形势、互联网管理思维、信息化手段预防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注入新鲜血液,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不断增强安保队伍信息化水平,满足安保队伍适应智慧安防需求。第二,開展群防群治。要注重打破合作壁垒,实现高校安全保卫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要加强警校联动,联合当地公安部门协助办案,组建“警+校+生”力量联防队;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发动师生群防群治力量上,依靠群防减轻资源使用压力,依靠群治辅助效能提升。第三,强化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团队建设的前提。目前高校安保队伍建设存在规模和质量不足、评估机制不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专门队伍培养和遴选机制,采用自评、互评、走访师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监督,不断提高安保能力和安保公信力。

师生是高校智慧安防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适应时代要求,贯彻落实师生安全路线,创新智慧安防治理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师生思想主导高校安保方向、挖掘高校安全资源,以师生的满意度衡量智慧安防治理效果。高校应坚持通过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实现智慧安防治理的全覆盖,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应建立科学、公正、导向鲜明的评估机制,在学校安保内部,量化评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风险控制等指标;要把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以师生满意为价值导向,不断提高智慧安防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2023-3-23].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3.html.

[3]   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4]   胡宝国.构建校园安全共同体: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思考高校校园安全机制的健全和完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3):126-133.

Value, Dilemma, Path: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mart Security Governance in Universities

Wang Jingjing, Gao Jiayou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ra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ecurity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a practical need for university security and stability work, and a pract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sense of security gai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rt security governance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lack of practicality, weak adaptability, and poor linkag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governance efficiency by adhering to serv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center, building a security communit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legal protection,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governance,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curity team,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in military forc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smart security;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責任编辑   若   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