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扩大内需背景下我国虚拟商品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时间:2024-04-24

农玉娟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从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在外需受到制约的国际环境下,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就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消费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虚拟商品在消费升级中开始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以扩大内需的政策演变过程为研究背景,分析在扩大内需的演变过程中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认为虚拟商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对调节产业经济结构、构建美好生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约型社会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升级;虚拟商品;流通创新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3-0034-03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虚拟商品及服务主要涉及文娱、游戏、通信及生活服务四个类别,按照成交额计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到2020年已经超过1.4万亿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虚拟商品的价值在于用户使用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体验和满足感,象征意义取代实体商品的物质使用性是虚拟商品价值的主要特点。这与消费升级中的发展与享乐型消费特征相一致,具有情感享受属性和社会归属属性,虚拟商品的开发与流通是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商品种类,带有消费升级的特征。在扩大内需背景下,提升发展型和享乐型商品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是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虚拟商品和由此衍生的虚拟经济则是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重要抓手,是链接更高形式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纽带。因此,本文基于扩大内需的大环境背景,对虚拟商品的属性、特征及流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扩大内需政策的演变过程中虚拟商品的发展现状

回顾我国内需与外需的政策演变过程,有助于了解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内需与外需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有效的经济发展方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是我国内外需政策调整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内需不足,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物质供应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投资能力较低。1978—2008年是“外需扩张,带动内需”阶段。在这一阶段,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支撑作用,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2008—2015年是“外需维持、内需挖潜”的第三发展阶段。此阶段特点是外需维持在一定程度上,不再盲目追求GDP和出口创汇,而是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和内需推动经济的作用,政策逐渐往内需倾斜。虚拟商品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虚拟经济也在这一阶段出现增长,标志着消费者需求转向发展型和享乐型。

2015年供给侧改革到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是“外需减速、内需提升”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外需开始减速,内需开始增速,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期。虚拟商品及衍生服务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虚拟商品的市场潜力得到释放。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全面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发展,经济也随之进入“外需制约,内需扩大”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发展格局下,虚拟商品及其衍生服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渐凸显,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虚拟商品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

三、扩大内需背景下虚拟商品发展特征

在扩大内需政策演变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規模总量和人均收入提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扩大内需的本质就是进行消费升级,提升非物质消费比重。调整我国消费结构从基础保障型向发展型和享乐型转变。消费升级体现在多方面,主要为从低价值商品向高价值商品转变、虚拟类和服务商品占比加大、消费权益得到更好保护、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等。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深度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深刻改变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数字技术带来的是虚拟商品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发展型和享乐型的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作用。虚拟商品属于发展和享乐型产品,是人均收入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商品形态,也是消费升级发展之后的必然路径。虽然虚拟商品与实体商品具有诸多截然不同的属性和特征,但是随着虚拟商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虚拟商品的界定及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需要对虚拟商品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以促进虚拟商品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相对于实体商品,虚拟商品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数字化

虚拟商品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于硬件设备上,本质上是一组电子信号存储的数据,需要通过相应的硬件设备才能读取看得到。相对于实体商品具体的感官特点,虚拟商品具有看得见摸不着的特点。这种无形的特征反映了虚拟商品无法独立于硬件设备而存在,也具备可修改、无限复制的特点。相对于实体产品需要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和一定的成本限制,虚拟商品具有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优势。

(二)不可损耗性

虚拟商品本质上是电子数据,其存在依赖于网络和硬件环境,相对于实体商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和使用损耗,只要网络和硬件环境存在,虚拟商品就会一直存在,其使用价值也不会发生改变,商品本身也没有任何损耗,可以一直保存。

(三)无区域限制

虚拟商品可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瞬间完成虚拟商品所有权的交换。一旦虚拟商品被开发出来,通过交易平台可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无须依赖传统的流通体系进行商品的传递,节省了商品的物流在途和包装时间,没有地理位置的区域限制,也无须库存、仓储等环节,因此可以更快捷方便地提升销售额。

(四)较强的主观体验感

虚拟商品主要满足的是精神需求,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体验感,对虚拟商品的拥有,可以满足内心的占有欲,通过不同属性特征的虚拟商品,也可以凸显拥有者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特征。由于虚拟商品的可修改特点,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最大化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一对一的个性设计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精神满足。综上所述,虚拟商品与实体商品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实体商品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本,边际效应一般是先减少再增加,需要通过再生产过程才能增加。虚拟商品除了首次开发的成本外,后续的商品可以无限复制,边际效应接近于零。虚拟商品的属性和种类可以很容易改变,具有较强的可变属性。虚拟商品主要是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扮演满足发展和享受型需求的角色,由于没有实体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具有绿色环保等特征,符合消费升级的发展条件,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路径。虚拟商品与实体商品除了以上区别外,也有着现实的关联。比如在网游世界中开发的服饰、道具大多有实体商品的原型,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各类虚拟商品也可以进行实体化生产,形成衍生产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商品与实体商品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且通过人的主观需求相互影响、发展融合。

四、扩大内需背景下虚拟商品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虚拟商品诞生之初,由于难以界定其是否具有实体商品的属性与特征,对虚拟商品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虚拟商品的发展并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定义和界定,导致初期虚拟商品的发展有诸多争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维权较为困难。随着对互联网的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和数据财产意识日渐觉醒,对于虚拟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未来虚拟商品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其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也将日趋完善,促进虚拟商品经济的规范发展。这是消费意识升级的重要表现形式。

随着物联网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多虚拟商品会出现在物联网设备的载体上,形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链接和融合发展,展现更丰富、真实的场景,带给目标人群更好的消费体验。人均收入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对虚拟商品更多的需求,虚拟商品的市场规模也会因此越来越大。由于虚拟商品的技术特征和商品特性,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设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商品,提供实体商品满足不了的精神消费。随着商业化竞争的加剧,流量获取成本增加,面临更多增长瓶颈,封闭虚拟商品交易平台可能会进行互联互通,以此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这种互联互通,虚拟商品可复制性的特点具有无限制供应的能力,这种按需供应、极其丰富的虚拟商品流通创新对消费升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是外需,当外需受到制约时,外部投资机会也会大幅减少,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就只剩下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基础型的物质保障需求如衣食住行等投资消费需求,在人口总量相对不变的前提下,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消费升级也只是替代性的需求改善,而无法创新更多的需求。具有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虚拟商品消费,则不受基础型物质消费的限制,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其限制影响因素只有收入和消費时间。扩大内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消费升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扩大内需背景下,虚拟商品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重要抓手,对消费升级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通过实体经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会逐渐递减,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商品需要持续不断地供给,才能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扩大内需的长期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提升虚拟经济的投资占比,供给更多的发展和享受型的虚拟商品可以促进内需的持续不断提升。投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促进虚拟商品转化。一方面可以通过虚拟商品的消费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长,比如开发虚拟商品的周边衍生产品,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虚拟商品具有无限可复制性,其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因此也可以给虚拟商品产业链相关人员更高的收入回报。人均收入增加,会进一步促进消费水平提升。

研究表明,商业模式的更新对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新兴商业模式的投入。通过虚拟经济相关技术的投入和创新,开发、创新出更多符合需求的虚拟商品,在提升人均收入、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催生新产业。新产业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更加快速合理的流动。通过劳动、知识和技术的流通和转化,加快了资源从边际报酬较低的领域流向边际报酬较高的领域,提升人均收入水平,从而降低基础保障型实体商品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提升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带动消费水平升级。消费升级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增加更多的创新需求、提升利润、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这种良性的流通创新循环机制,以虚拟商品为载体的消费体系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升级扩张,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人们消费实体商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体商品的生产与供应会呈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虚拟商品属于发展和享受型商品,精神上的需求和满足可以视为无限扩展的,因此对经济的发展促进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虚拟商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使得虚拟商品的服务平台迅速成长,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各种产品形式满足消费升级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虽然我国的虚拟商品及相关服务产业已经超过1.4万亿,但是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虚拟商品的消费红利仍未完全释放出来。作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虚拟商品具有承载经济转型、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等绿色经济的发展特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改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消费升级的持续推动下,虚拟商品及服务相关产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5):39-47.

[2]   陈鹏.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内生与外因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36-38.

[3]   吴洪,彭惠.虚拟商品简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3):154-159.

[4]   王彦亮,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生活价值论的虚拟使用价值研究:马克思商品两个因素视角的使用价值内涵的新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2):14-18,90.

[责任编辑   文   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